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透法在脾胃病治疗中的应用

(2007-10-14 20:46:20)
标签:

知识/探索

中医

脾胃病

透法

分类: 思考困惑
 透法在脾胃病治疗中的应用
——单兆伟教授继承发扬孟河医派的经验
 
    引言:2007年10月13、14日,为期两天的《全国中医胃病诊治技术进展培训班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胃病诊治新技术培训班》在南京市举办。单兆伟教授的《浅述金陵名医学术思想、诊治经验及对传承的思考》一文,有许多经验之谈和发人深思之处,颇值得业中医者深入学习。
    单教授早年受业于孟河学派名医马培之先生的再传弟子张泽生教授,较全面地继承了孟河医学的学术思想;九十年代初,年过五旬的单教授又拜全国著名中医脾胃病专家徐景藩教授为师。在脾胃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博文摘录其论文中透法在脾胃病方面的应用部分。
 
    透法轻清宣泄,引邪外出,用药醇正,不伤正气,是孟河医学学术思想特色之一。孟河学派传人张泽生教授在治疗温热病中尤善用透法,每起沉疴。吾(指单兆伟教授,下同)随师多年,目睹其验,受益颇深。体会到脾胃病的治疗更应活用透法。大体而言,透法有宣透、渗透、通透、润透四种。
    1、宣透:适用于气机郁滞,胃失和降,痰湿阻遏胸膈之证。临床可见胸膈满闷,或胸骨后隐痛不适,食咽受阻,恶心,呕吐,舌淡,苔薄腻,脉弦滑。常见于食管炎、食管裂孔疝、急性胃炎、胃肠型感冒等病症。治需宣达透邪,常用药物有苏叶、薄荷、豆豉、豆卷、荷叶、杏仁等轻清宣泄透发之品,导邪外出,无伤正气。
    2、渗透:适用于湿困脾胃证。临床症见脘腹痞满,食欲不振,泛恶呕吐,口淡不渴,腹痛泄泻,头身困重,舌苔白腻,脉象濡缓。多见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病症。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薏米、车前子、白术等。
    3、通透:适用于胃络瘀阻证。临床症见脘腹疼痛,或刺痛,固定不移,食后痛甚,舌质紫暗,脉涩。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异型增生,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肿瘤等病症。常用药物有当归、桃仁、郁金、延胡索、莪术、泽兰、红花等。
    4、润透:适用于脾胃气阴两虚证和胃阴不足证。临床症见胃脘痞胀,隐痛不适,纳谷不馨,口干,舌红少苔,或苔剥,脉细弦。临床可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道肿瘤手术或化疗后。常用药物有南北沙参、麦冬、白芍、百合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