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者诊治的虚寒型失眠病案2例

(2007-07-24 22:12:25)
标签:

失眠

中医治疗

虚寒型

案例

分类: 失眠联盟
 医者诊治的虚寒型失眠病案2例
 

    案一 王女士,34岁。1998年7月21日初诊。两年以来,入睡困难,甚则辗转反侧,彻夜不眠。白天精神萎靡不振,烦躁不安。舌淡红,苔薄略黄,脉细无力。辨证:肝阴不足,水火不济。用酸枣仁汤加味,3剂。二诊:药后无何效果,舌脉症状同前。拟从阴虚火旺试治。以黄连阿胶汤原方3剂。三诊:药后仍无显著效果。详细询问病情,得知患者难以入眠之时,常觉胃脘部不舒,非痛非饥非热非寒,空空无奈,莫可名状。因此辗转反侧而不眠。俯卧用手垫压胃部,才略感舒服。这一征象正合心阳虚证的特点。经曰:“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古人所称“心下”多为胃部。辨证:心阳亏虚,心神无主;治法:温经通阳;处方:炙桂枝20克,炙甘草10克。1剂。水煎,睡前服。次日,患者欣喜来诉,昨夜服药后,渐觉通身温暖舒畅,不知不觉中进入梦乡,两年来从未有过如此酣眠。

    按:本例失眠的特点之一,白天精神萎靡不振、烦躁不安,夜间入睡困难、辗转反侧,甚至彻夜不眠;舌淡而脉细无力。此即是少阴病提纲所言,“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这些征象在初诊时已经明确,但由于笔者受常规思维束缚,未能明辨少阴寒化热化之异,故用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未能取效;三诊在药后无效的情况下,详询病情,得知本例失眠的又一特点,即难以入眠之时,胃脘不舒,空空无奈,俯卧用手垫压才略感舒服,此正符合心阳虚证“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的辨证要点,故用桂枝甘草汤原方,一剂即既能入眠。此案开阔了笔者的思路,自此治疗多例虚寒型失眠患者,效果颇佳。

    案二 许女士,36岁,小学教师,于2003年8月27日初诊。反复失眠二十年,最近一年加重。时症见:入睡困难,甚至持续一周彻夜不眠,恶梦纷纭。夜间心烦,食甜食略可缓解;平时怕冷,手足偏凉,有强迫症状。头昏乏力,受寒后胃痛。曾因失眠而头痛、呕吐。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曾服安眠药无效。有习惯性流产史。辨证:心阳不足,不能养神;虚阳浮越,虚风上扰。治法:温经通阳,宁心安神,平肝熄风。方药:桂甘龙牡汤加味。炙桂枝30克,炙甘草20克,生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茯苓40克,天麻15克。7剂。

    2003年9月3日复诊:服上方3剂起可以入眠,3日后恶梦不做,每晚可睡眠5、6小时,头痛未发,精神气色转佳。仍有头昏及强迫症状,手足偏凉,舌淡红,苔薄,脉沉细无力。夜间小便频多。上方加百合15克,肉桂3克。9月10日 三诊,睡眠进一步改善,有时可眠7、8小时,有时有恶梦;工作劳累时有轻微头痛;小便夜频好转;脱发明显。近日感冒,咽痛,舌红,苔薄白,脉细无力。上方加桑叶6克,杏仁6克,前胡6克,桔梗4克。9月17日 四诊,睡眠续有改善,眠沉无梦,咽痛。舌红,苔薄白,脉细弱。继服上方7剂。2005年8月随访,患者经治疗,至今睡眠正常。

    按:本例失眠二十年,症状繁多,服安眠药无效,应属失眠中较为难治的案例。但仔细分析其临床特点,除了有彻夜不眠、恶梦纷纭、夜间心烦等症外,尚有平时怕冷、手足偏凉、头昏乏力、受寒后胃痛、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等虚寒征象,食甜食略可缓解也提示虚而宜补。故以温经通阳为主,取得了迅捷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趣谈百家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