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排便时间间隔延长,4—7天以上才大便一次,往往伴有粪便干燥;其二是大便困难,大便不甚干燥,但却费力而不爽。这是一种临床十分常见的症状,然而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临床调查发现,便秘时患者不经咨询医生而自行购买泻药服用,是一种普遍现象。常用泻药包括中药大黄、决明子、番泻叶、芒硝,中成药黄连上清丸(片)、牛黄解毒丸(片),西药果导片、便塞停等。甚至有人将减肥药用来通便,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我们知道,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多种,临床必须因人而异,仔细诊治。盲目服用泻药,虽有一时之快,但带来的后果却是严重的。
1、延误诊断
便秘是多种疾病的共同症状。许多严重疾病如结肠炎、肠道肿瘤、内分泌疾病等,都可以引起便秘,甚至以便秘为首发症状。因此,发生便秘时,若不经医生诊治自行服用泻药,虽能缓解症状,但也掩盖了诊断疾病的重要线索,因而延误诊断。
2、泻药依赖
临床上有一部分患者,长期服用泻药可造成泻药的依赖,长期依靠泻药来解决大便问题,甚至药量越用越大。
3、导致肠功能紊乱
长期服用泻药可引起肠功能紊乱,大便时干时溏,甚至大便失禁。
4、引发大肠黑变病
大肠黑变病是以结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疾病,以便秘、腹泻和腹部不适为主要表现。该病虽属良性,但如果任其发展,有转变成肿瘤和癌变的可能。而长期服用含有蒽醌类成分的泻药,如番泻叶、大黄等,可引发大肠黑变病。
5、引起体质下降
中医认为,便秘有虚实之分。而泻药一般多用于实证的便秘,且要求中病即止,不能长期服用,否则容易损伤人的正气。特别是气虚、血虚、阳虚的便秘患者,长期服用泻药可导致体质下降,甚至诱发新的疾病。
鉴于以上情况,专家建议:便秘患者一定要及时就诊,明确病因,辨证施治。同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多食纤维素食物,坚持锻炼身体,通过按摩等增加肠蠕动。切不可滥用泻药,引发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