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运动员三十六条忌——(二十一)临杀忌急

(2008-09-11 17:42:25)
标签:

杂谈

运动员三十六条忌——(二十一)临杀忌急

 

  双方在紧张激烈的争夺中,一方出现了大好的机会球,却扣杀失误了,连观众都感到无限惋惜。这种情况有时连一些名运动员也不能幸免,而对士气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这种情况的出现有的是偶然失误;有的是经验不足;有的是领先多了,满不在乎;更多的是在比分落后,不顺利时,急于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想改变形势,把对方的士气打下去,因而在位置不足,发力过猛,判断不准的情况下急于求成,反而事与愿违,导致失误。

  我对日本队的荻村、木村、三木、长谷川信彦、松奇君代、南斯拉夫的舒尔贝克、匈牙利的约尼尔、中国的周兰荪、李富荣等人,曾进行过仔细观察,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急中有缓、缓中有急,调节运用,凶稳兼得,他们在比分落后和不顺利时,心境也是很急的,然而面部表情和举止却是不失常态的,有时他们放慢一些捡球、发球的节奏,更加细致、审慎地思考和分析,运筹新的战术,或检查、调整击球原理。这是他们高境界的素养。缓,决不是比分落后时,无可奈何的慢慢腾腾和拖拖拉拉,而是为创造条件、扭转战机。二十六届比赛时,日本的荻村曾0比2落后于周兰荪,李富荣也0比2落后于日本的涩谷五郎,但落后的一方,却最终以3比2淘汰了对手。此种现象不胜枚举,充分说明缓有积极作用,往往是起死回生的开始。这些世界乒坛名将在对待杀机会球时,不是急于起板,而是急于起动步法,迅速调整好发力的位置,在临杀前的一瞬间,整个动作又稍有一下静止状态,这是高手更准确的微调,使全身的肌肉有第二次的小放松,更有利地观察、选择,然后调集全身之力,给对方以毁灭性的扣杀。但有经验的运动员杀机会球时,常用一点点手腕的调节力配合臂的发力扣杀,这样能调节和增强命中率,当然这是高技术的运用了。

  我们常见有些运动员临杀之际着急了,心中火起,眼中充血,判断不准,用尽力气,难免不失误,结果是性躁易暴,成助敌灭己。

  处理好临杀不急,是急与缓运用能力的一种反映。急与缓的问题也是主观和客观的相统一,打得不顺时,心里着急,情况不明,判断不准就发力硬攻,结果事与愿违,欲速而不达,这是主观的愿望不符合客观的条件,急与缓的当则不则。说明着思维,运用的能力还有差距。困难时刻,急起直追是好的,但要急而不乱、急而不错、急中生智,切忌急功近利。所以,静水深流是一个运动员高境界的一种思想素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