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大桥的故事

标签:
杂谈 |
钱塘江大桥的故事
这几年,每年我都要来杭州几次,杭州太美了!50年代到70年代甚至到80年代可以讲“美丽的西湖、破旧的城市”。可是,这些年到过杭州的人都惊讶的赞叹“漂亮的西湖、美丽的城市”。山山水水为杭州增加了灵气,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正是这一方水土滋润着世世代代的杭州人。人们热爱杭州的美丽,更离不开潋滟的湖光山色。
钱塘江江宽潮急,两岸自古靠渡船沟通,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建桥,这就是著名钱塘江大桥,也是钱塘江上第一座大桥。这座大桥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设计并自行建造的世界上第一座在流沙严重的涌潮河段建成的立体公路、铁路两用桥。大桥始建于1934年8月,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全长1453米,正桥16孔,15座桥墩。它的建成,极大方便了钱塘江南北的交通,并与六合塔一起构成了美丽画卷。
建桥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经踏上了我国东北地区。茅以升热爱祖国,对时局有清醒的认识,他决心为国、为民造大桥,但也做好了自己造的桥,决不能为敌人所利用的准备。为此,他在大桥的第14号桥墩预先设置了一个可安放炸药的孔洞,以防大桥因外敌入侵而落入敌手。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2月下旬,上海失守,侵华日军逼近杭州。12月23日,茅以升亲自指挥炸毁大桥。炸桥时间原定于下午1点,但由于桥北岸仍有大批难民如潮般通过大桥,茅以升挺身出面与军方交涉,愿由自己承担责任,延迟炸桥。直到傍晚5时,江天暮霭中发现泸杭公路上有日寇骑兵奔逐而来,才断然制止行人过桥。随着一声巨响,钱塘江大桥的2座桥墩被毁坏,五孔钢梁折断落入江中。钱塘江大桥从建成通车到炸毁,时间相距还不到4个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大桥于1946年修复通车。如今,钱塘江大桥依然巍然屹立,南北畅通无阻。大桥北面竖起了以茅以升全身的铜像,让人们永远怀念这位中国杰出的桥梁专家、爱国主义的先驱。
现在钱塘江上已架起了9座大桥,而且新建成的桥也越来越现代化。然而,每次到杭州我都想走一走钱塘江第一桥。因为,这里有着一位将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完全结合在一起,在他的心灵深处有着真、善、美的爱国之心的伟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