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兮凤兮-少白左胜水墨近作展》展评

标签:
文化 |
http://s3/mw690/4cf7a297td46bd6494022&690
http://s8/mw690/4cf7a297td46bda56f007&690
我和我的文
http://s15/mw690/4cf7a297td46bdcd6029e&690
我和不是我的画
http://s5/mw690/4cf7a297td46be30ac894&690
http://s2/mw690/4cf7a297td46bf24d0341&690
画家的文和我喜欢的画
同样是用笔,《飞鸟不飞猿不动》中一尘不染的静气,《南山有进士,能驱天下鬼》中率意轻松的出其不意,以及《语石》之中以繁茂之笔尽显的生花、幻化之妙,让我们切实看到绘画除了造型之外,更有一种画面内在笔笔相生的气息支撑其中;同样是用墨,《夏日梧桐》中以淡墨堆叠,不仅不弥散,还显现出的墨色的光泽和厚度,《山中夜坐》中以宿墨堆积,不仅不郁结,还体现出夜山笼罩的绵厚和沉稳……在少白的绘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古典绘画当中,那种难得的静穆内敛,又摄取神魄的表现力。这种表现力完全不同于西方塑造光影的视觉习惯,却真切发挥了以笔为骨,墨分五色的中国画的特性。让人初看几不类,再看颇觉得写神不写形,逐步品味,逐步渐入佳境;逐步观摩,逐步训练、唤发出人内心当中对于生命质地的精微体悟。
少白作品形成这种面貌,因对黄宾虹做过长期、深入的研习,故而重视笔墨又自成风格。在书法上,他则多以金石篆籀为源,同时不求书法家的开张,而多喜好学者字内在涵养的自然流露。同时,在史论传统方面,少白并不以熟谙史实、描摹程式为好,他溯源儒、释、道思想,多年来修习佛法。这诸多的支撑力,显然使得他虽不刻意求变,但因为不执著于某一种固定的样式,或不留恋于某种广为人接受的面貌,而多有迥异的作品出于毫端。同样,这也使得他注重涵养、积淀,但不止步于文人求奇趣、展露才情的小兴致。少白更像是学者以学问求精进,他以文(纹)求道、以文(纹)载道,他并不着力于为传承而传承,为创新而创新,亦超脱于为他人作画、为画而画的境界。少白的书画之道,其稳健在于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其生命力,也因不经意、不刻意,而无所挂碍、无所固执,必将以锐进之势,继续蓬勃发展下去。
展览讯息:2013年1月30日至2月21日举办《凤兮凤兮-少白左胜水墨近作展》,
地点:朝阳区酒仙桥798艺术区797路(百雅轩对面)华艺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