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改变了人们的观念(19)
给人夹菜曾是中国人的老传统。上个世纪的人都有体会,而这次新冠疫情过后人们将会彻底地让“给人夹菜”的传统退出“宴请舞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客人品尝当地美食,尽地主之谊,款招、招待贵客中华民族的待客之道。
中餐又不同于西餐的分餐制,不论是作为客人还是作为主人,在餐桌上总避免不了“夹菜”这一环节。文明夹菜布菜,既能营造融洽的用餐氛围,更是对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
中餐的习俗,多数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应请他们先动筷子,或者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重视。
热情好客的中国人喜欢给来宾夹菜,这是有教养、有家风之人的一个优良的传统的良好习惯。
在中国的饭桌上,无论是家里吃饭还是餐厅吃饭,总有人给别人夹菜,有的是给自己的亲人夹菜,有的只是普通朋友或是比较生疏的人。
其实在日本也有给客人夹菜的习惯。当然随着“脱亚入欧”,西式餐饮多了,分餐的习惯就更加强化了。
“夹菜”以及口头上的谦让是一种代表了待客礼仪、热情程度的行为。
在中国“烟酒不分家”,招待客人时,为了显示热情大方,有沏茶、敬烟、劝酒的习惯。
大家同坐在一个餐桌上吃饭,給同座客人夹菜是一种作为表达主人待客热情的肢体语言,不过在日本是可以为对方添茶,抽烟叫有各自的嗜好,只抽自己的铭牌烟,绝对不勉强让别人抽自己的烟。一起喝酒最多第一杯碰一下“干杯”以后就是随意斟饮了。如果是几个特别熟悉、关系密切的朋友和同事在一起,“差与被差”(Sashitsusasaretsu)时,你给我斟我给你筛的相互斟酒,但也得看时候和场合,不能一位“苦劝”甚至“恶劝”别人喝酒。
这次新冠病毒肺炎过后但愿中国人的饮酒抽烟习惯也会完全改变,摈弃以前的旧“观念”。
尤其是给人“夹菜”必须使用“公筷”或者干脆就“分食”。在古代人们取餐都是分食的,到了宋代以后才有“合适”的习惯。
近代中国的著名人物都喜欢给别人夹菜。给客人、长辈、晚辈“夹菜”(捻菜、挑菜)表示了许多含义:有热情的意味,有热爱的感情、有尊重成分,还有爱护、心痛的心情……。
分餐和合餐是地区文化差异:欧美地区,一张桌子吃饭,都是各吃各的,互不干扰。是地区文化差异,因为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肯定会有着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法和习俗。欧美等西方国家以及日本普遍采取分餐制,将食物分到各自的的餐具中,各人独自用餐。而中国几乎都是合餐制。这种饮食方式拉近了就餐者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就餐者精神和情感需求(你有我有大家有);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周恩来总理在接待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时候就有主动给客人“夹菜”的镜头。这让世人充分了解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
有资料显示长寿者宋美龄在吃饭时候,有一个习惯,她虽然自己吃的很少,但总是不停为客人夹菜,生怕招待不好客人,让人们受宠若惊的同时,有些人面对她的夹菜,不好意思拒绝,但是宋美龄一直夹,对方经常会吃到很饱,这一点就连蒋纬国都不例外。
宋美龄喜欢给客人夹菜,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这一切都是因为宋美龄的吃饭习惯,以及受家庭和西方教育的影响,这一点就连蒋介石也表示很无奈,总之在当时很多人看来,和宋美龄吃饭既是荣幸,也是一种“无奈”的尴尬!
在中国2003年“非典”时期过后,全国性地推广了使用公筷的习惯,但是没多久人们就“好了疮疤忘了痛”似的,全部搞忘了;“事不过三”,希望这次新官过后,人们更加注意饮食习惯,可能给人夹菜的习惯会逐渐淡薄。
但对一些老人、小孩、一些行动不方便,如手发抖的人,还有隔得太远,自己夹菜又会“走光”的人伸出援手也是一种美德!所以用中餐给别人夹菜的现象可能减少,但不会绝迹!
/upload/album/bf/1e/ee/c7d5e47585981r1soLMz.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