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上的富士山
(2019-12-18 21:40:37)
标签:
旅游文化历史时尚 |
今晨晴空万里,真正的“日本晴”(nihobare),360度远望没有一块云。趁此洗衣晒被大好时光去屋顶上看着富士山也是美时一刻。皑皑白雪盖顶的富士顶多象老叟的头顶。
然而又记起有关富士山的一些俗信。富士山是男人山还是女人山?
你也許会对那独自高耸、雄风独显、虎踞熊盘、傲视千野的伟姿敬佩感戴,认为是男人性格满满的山峰。然而远远望去那白丽姿容又像是头戴草笠,足登芒鞋的中国行脚僧的神气跃然于野,或是看破红尘,削发向佛的圣尼?再仔细看或是想想到面上仍如平日涂了厚厚的白粉的粉黛佳人?
富士山,富士峰,富士嶽充满了神秘与浪漫传说与诗思……
富士山作为世界遗产,每年7月1日就会有“山开”(Yamabiraki)仪式,
在两百多年前富士山是“女人禁制”(女人不准入内)的灵山。
在日本女人不能参与登山的除了富士山还有比叡山、高野山等灵山、而且之前的相扑土俵与酿酒坊的“酒造”也是不向女性开放的。
原来富士山有一个俗信(风俗迷信),说富士山是一个绝世佳人变的,她看见人世间的美女就会异常嫉妒,美女去了富士山必然引来麻烦!
由于美人妒忌心顿起而出现灾害,说不定又会喷火冒烟。
又有一说是富士山是修行的山,女人入山会导致修行受影响,故女性登山只限于2合目的“御室浅間神社”以下。
在庚申年、在山麓经过7天修行后的人可以到4合5勺的“御座石浅間神社”为止。1872(明治5)年3月才开始对普通女性登山者实行开放。
不过在之前也有过女性登山的记录:1832年(天保3年)的高山龙作为日本人女性第一次成功登頂。“由于急于想登富士山”她将头发剪掉,女扮男装混进了山。
她本人是 “富士讲”(一种宗教)的教徒,是可混入登山者人群队伍中登山的。
外国女人有英国公使帕克夫人于1867年登过富士山。
东京都市中心离富士山有100余公里的距离,在过去没去高楼大厦的年代,在晴空里可以望见富士山顶,在山坡上,在高台丘峦上因常常见到富士的伟容,故当年江户庶民(平民百姓)将自己的地名取为“富士见坂”、“富士见台”、“富士见桥”、“富士见町”……。从江户时期到明治、大政时期所取的地名到了昭和、平成和今天的令和时代己经“名不副实”了,四处高楼林之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只有从一些高层建筑上在晴朗天气、台风过后“快晴”的日子还能看到富士山美丽的姿容。
见到富士山是幸福的事,但在日本有过近于迷信的“俚语”一样的谚语:“能见富士山的地方无美人”(富士见所美人无)。
也确实富士山周围的都郡县很少著名的美女,那些大明星,宝塚歌戏好美女多数是远离富士山的地方出生的。不合是迷信还是俗信,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许多学者对这个命题也进行过考证。提出了许多证据和理由。
1.是富士山周围的县市冬天温度低,干燥,湿度小,不利于美女的皮肤养颜。
秋田,新泻等美女多是因为冬天潮湿,日照少,女性皮肤白。
2.富士山是女性山,嫉妒心强,故同一个县,如静风县如长泽雅美在远洲,见不到富士山,就长得漂亮;三岛出身的富士真奈美、天城出身的研直子,静冈市的“Pink
Lady”组合等可以看到富士山,故长相不算美(微妙)……
3.有人从历史上找原因:
徐福带的童男童女可能是“小人国”的一群人,那些矮小的日本人便是500童男童女的后裔?
当时的齐人有美女但也有丑得出奇的钟无艳似的女子,是徐福让那些丑的人安排在能见到富士山的区域住下来,让那些长得美的人安居在见不到富士山的区域住下的缘故?
总之,都是一些传说和猜想。
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威加四海”的皇帝。追逐权力巅峰的同时,秦始皇也因为沉浸在帝皇生活中,有了长生不死的欲望。为了实现自己对长生的追求,秦始皇开始寻找号称拥有法术的方士帮助自己“圆梦”。慕名而来的齐人徐福找到了自己的机遇。
而海外求仙也成了许多梦想长生不老和追求神仙法术的人心中的路径之一。而对于中国流传很广的蓬莱仙山,日本人将它视为自己国内的富士山。
“日本”国名其实源自武则天的赐名,而在此之前,中国历代王朝都将日本国成为“倭国”。“倭”即身材矮小的意思。
在富士山附近有一座徐福公园,是否徐福将自己招来的童男女分别安置在可以看得见富士山的地方繁衍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