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埋汰”的牵牛花,被“逼”的牛(3)
(2019-10-06 21:30:18)
标签:
古体诗健康时评时尚文化 |
被“埋汰”的牵牛花,被“逼”的牛(3)
牛在印度教中被视为神圣的动物,因为早期恒河流域的农耕十分仰赖牛的力气,牛粪也是很重要的肥料,牛代表了印度民族的生存与生机。在尼泊尔,黄牛是国兽,完全禁止屠宰奶牛和公牛。
古代对牛的不公允不说了,近代人也喜欢“埋汰”牛。
顶牛,吹牛,钻牛角尖。
唯独在股市上混的人喜欢“牛”而不喜欢“熊”市。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
而今有“黄牛党”,就是俗称的“票贩子”。“票贩子”在北京行话叫“拼缝儿的”,而上海人称之为“黄牛党”,上海方言还称“打桩模子”,还有更形象的比喻把这类人称之为“票虫儿”。
牵牛花,还无意中让人联想到牵牛的人——“牛郎”。
当今的牛郎可是一个特殊的单词,日本许多牛郎,他们是一群特殊的群体。
牛郎店是很正规的一种文化,里面的服务员都是男性,光顾的基本上都是有钱人,牛郎的工作就是陪这些人喝酒聊天,帮助忘记生活上面的压力。正规的牛郎是不会用身体做生意的,所有的收入都是靠客人点的酒来计算提成。
30岁以下的牛郎才可入行,25-27岁是作为牛郎的鼎盛时期,这时期的牛郎独具魅力,最惹女人爱,因此牛郎的外形样貌个个都很精致。
在日本牛郎属于男公关界,区分普通和高阶段位的,是他们到底有多懂女生的心。
牛在日本叫“USHI”。日本不“埋汰“牛”,对牛有很多正能量的独特成语熟语。
如:“生意买卖如牛之垂涎”,绵绵细长。
“被牛引导参拜了善光寺”:说的是日本有个日光,有善光寺,其附近住着一位不信神的老太太的故事,她晒出的布被一只牛的牛角顶上了,老太太一路追着这只奔跑的牛进了善光寺,到了善光寺老太太开始参神拜佛,由于这个缘分老太太也开始信佛了。
后来就有了“被牛引导中,参拜善光寺”的成语。表示在别人的引导下或并不处于本心在他人的劝诱下往好的方向发展。
最著名的例子,也鲜为中国人知的就是当年田中角荣首相访问中国,打开了日中邦交的大门。他用此典故来考翻译水平,确认翻译还到位后,才大胆地使用开始交流。
世界上很多“牛逼”的人和事是“牛”逼出来的。
中国女子排球队这次全胜夺冠人们高呼:“中国队,牛逼!”,“牛逼,郎平!”
牛逼,真是被“逼”出来的英雄!《水浒传》里的一个个英雄谁不是被“逼上梁山”的?
相反没有被“逼”迫的英雄,可能是天才,但不一定称得上“牛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