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不同的“海猫”

标签:
外语学习文化教育娱乐时评 |
中日不同的“海猫”
前年和老同事、老上司、老领导去了奥洲的布里斯班和黄金海岸打球。
刚到黄金海岸那天住在海边酒店,翌日黎明时分被一阵阵猫叫声惊醒难以入睡。
其叫声凄惨又有哀怨,又似猫的发情期的相互追逐声。
早餐时,问同行的老同事,为何这海边那么多猫叫?
老上司笑笑指了指远处飞的海鸥群,“是那家伙吧”。
当时是一头雾水。猫叫和海鸥飞有什么关联?久设有答案。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语言就象一面镜子,反映了该国的文化,
由于中日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条件不同,在谚语,成语中用的动物也不同,
中日两国的文化特质,一个是“海洋渔业文化”,一个是“大陆畜牧文化”。中日都有
拿猫咪说事的成语、谚语、歇后语。
但相比之下日本因为养猫人口比率远多于中国的原因吧,日常生活中总离不开“猫”,
拿猫说事的情景很多。
中国人说“猪鼻插葱——装象(装蒜)”,换成日语“猫披”(nekokaburu)了。
日本人称“弯腰背”、“驼背”为“猫背”(nekoze)。
称翻手为云复手为雨、善变的人为“猫目”(Nekonome)。
称吃东西很怕汤,总是小心翼翼的人叫“猫舌”(nekojita)。
称很狭窄的地方叫“猫额”(nekonohitai)。
称拿到、拾到东西私自藏起来,独吞,独食,独占某一东西叫“猫粪”(Nekobaba)。
以下的意思都差不多:“无动于衷”,“毫无作用”、“不看对象”都拉出“猫”来作陪——
“猫に小判 “给猫小金块”;猫の前へ小判 给猫前面放金条;
猫に石仏 给猫放石头菩萨;
猫の耳に小唄 给猫唱小调;
猫に念仏、馬に銭 给猫念经、给马现金;
牛に麝香、猫に小判 給牛麝香、给猫金藏;
豚に念仏、猫に経 对猪念佛、对猫念经;
鬼に念仏 猫に経 向鬼念佛、向猫念经……”。
这里对猫的谚语不一一赘述,但要说的是中国人对“猫”和日本人对“猫”的历史文化
处境不同,感觉,感性,感情就不同。
有些动物中日之间是各有龃龉的。
近日看了日本电视台的专辑《海猫》后猛然醒悟,回想起前年澳洲经历的一幕。
原来汉语称为“海猫”的动物,其学名叫“”meerkat”,又称灰沼貍(suricate)、
猫鼬,是獴科中擅挖洞的成员,见于非洲西南部。它们机智敏捷,为了监视掠食者,
身体呈直立“哨兵”姿势,从这一姿势即明白地辨认出它们。
日本称为“海猫”的动物,中国称为“黑尾鸥”:和名 (ウミネコumineko:海猫)
叫声像猫一样,所以在日本被称作“海猫”,在韩国则为“猫鸥”。英名:Black-tailed
gull,学名:Larus crassirostris)千鸟目海鸥科海鸥属分類的鳥類。
中国与日本各自称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