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饮伤身,多旅毁身!

(2019-07-19 12:19:22)
标签:

健康

旅游

文化

娱乐

历史

    多饮伤身,多旅毁身。
  中国古代文圣孔子说得好“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身体健

康时外出,要让父母知道你的去处是安全的。如果父母的身体需要照顾,而自己

又需要就“必须”安排好照顾好父母的“方法”。

  孔子要生活在今天估计有另一番说道:“好好在家呆着,该干啥干啥,别那

么悠闲游逛,四处打卡”。

    现在许多做父母的反而带上自己的子女去“远游”。在封建社会,要考虑尽孝道,

赡养父母的问题,而今人温饱已经确保,有社保有医保还有,各种保险。有了一些

“灰色收入”就变着法子,耍尽花样去旅游。当然旅行,这也是“必要以上之恶”。
    “苦命加短命”,“旅途加穷途”仿佛是古代诗人的宿命似的。虽然陆游活了85岁,

白居易活了74岁,苏辙73岁,就算是诗人中的“老寿星”了。而欧阳修65岁,王安石

65岁,曾巩64岁,苏轼64岁,就结束了悲壮的一生。李白61岁刚满花甲,而杜甫一个

花甲都没有活完58岁就病死旅途中,完成了自已“生命之旅”。
    古代诗人不能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就是当今人们以为时髦,炫富,炫钱,炫闲的

的“旅游”害了他们。
    李白61岁死于颠簸之旅途中,杜甫的死就更是因为旅游。

撇开非自然死亡或事故死亡不说,没有旅游可以避免“英年早逝”的才子诗人多的是。
    如刘希夷,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呆在家里好

好的,却偏偏游到了其舅处,其舅舅宋之问对他的《代悲白头翁》有“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诗句感兴趣,想据为已有,刘希夷不允,宋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

享年29岁。
    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6岁能文,14岁便科试及第,授朝散郎。好好呆在家里没事,

王勃偏要远行到交趾去看望父亲,在旅途中溺水而死。享年26岁。

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的李长吉(李贺)喜欢旅游,他外出时背一破囊,

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成为美谈。呆在家里好好的没事,却非要应举赴京、

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就病死,享年27岁。
    纳兰性德也是不安心呆在家里,早年丧妻,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

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便溘然长辞,享年31岁。
  在古代交通工具极不发达,卫生条件非常糟糕,医疗条件无所保障,生活条件极端低

质,如果诗人不能自己好好照料自己,成天、成年旅途在外,其生命的长度(“Length”)

就是最大的挑战。
   李白终其一生,就如一个辛劳的旅行者一般。生于西域的他,不仅爱饮酒,从他的诗

句中完全可以看出,他又是旅游达人的典范。不,该说是一个旅游“强迫症者”的

“游迷”了!
    传闻中的孟浩然,大半辈子都在旅游和隐居中度过的。

谢灵运,著名的山水诗人,不用多说就知道是热爱游山玩水的“玩家”。他也是历

史上的第一位山水诗人。
    韩愈——被贬后心情不好的时候去旅游,杨万里——杨帆出游行杨万里?

毋庸置疑的,古代史为都喜欢旅游,为的是把一些趣事都写成诗,当然更多的人是人

生旅途郁郁不得志,忧国忧民忧前途,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不屑卑躬屈膝事权

贵,他们呆在一处难受,要么“老病有孤舟”,要么脱离寄人篱下而去“享受”颠沛

流离的人间苦楚。
    一个当代巨星,诗坛伟人,总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居然让一个粉丝的一封信打

动,说什么他那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楼”,李白被这样一个生意老板忽悠,

也无怨言,正好去蹭蹭饭、受“打赏”一段时间。当然也为其做了广告,极力宣传!

至今名传千年:“汪伦”,“桃花潭”。
    在科技水平发达的现在,你只要拍个照发个朋友圈然后就“搞掂”的事情,当年

要费多少周折啊!今天人们出门旅游喜欢打卡朋友圈和古代诗人 “打卡”简直就是

两重天!
    当然这样千辛万苦地旅游折腾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成就了千古绝唱的作品。
    杜甫被贬官华州后,心情很烦躁,两年后就提出了辞职。
    辗转来到了成都,在好朋友严武的帮助下,在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这就是

今天的“杜甫草堂”。在此他小憩了四年,成都也成了他人生之一驿站。
    《江村》一诗足见其心迹--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既来之则安之”,杜甫犯了“老不入川,老不出川”的禁忌。
    他一生三分之一的作品在这里写成。后来严武去世,杜甫离开成都,来到了

夔州(今重庆奉节),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

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于是他写下了被称“唐诗七律第一”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之后,他因思家心切,乘船北归。杜甫58岁,他来到了湖南,《旅夜书怀》

可以见到他的旅途生活: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病死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

  有人说“饥饿+困顿+白酒+牛肉”就夺走了这位诗人的性命。

终其一生,杜甫常年旅游,他甚至没有一个安宁的家,妻子和孩子跟着他受

苦,自己到头来百病缠身:肺病、疟疾、头风、糖尿病、右臂瘫痪……
    古往今来,旅途劳顿,人多短命:风尘仆仆,含辛茹苦:忙累劳累,奔波

疲惫,舟车折腾,疲劳病生……
    有人说喝一次大酒就犹如得了一次肝炎,小饮怡情,大饮伤身!
    有人说一次长途旅游就如得一次重感冒,小旅高兴,长旅毁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