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饮伤身,多旅毁身!
(2019-07-19 12:19:22)
标签:
健康旅游文化娱乐历史 |
中国古代文圣孔子说得好“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身体健
康时外出,要让父母知道你的去处是安全的。如果父母的身体需要照顾,而自己
又需要就“必须”安排好照顾好父母的“方法”。
孔子要生活在今天估计有另一番说道:“好好在家呆着,该干啥干啥,别那
么悠闲游逛,四处打卡”。
赡养父母的问题,而今人温饱已经确保,有社保有医保还有,各种保险。有了一些
“灰色收入”就变着法子,耍尽花样去旅游。当然旅行,这也是“必要以上之恶”。
白居易活了74岁,苏辙73岁,就算是诗人中的“老寿星”了。而欧阳修65岁,王安石
65岁,曾巩64岁,苏轼64岁,就结束了悲壮的一生。李白61岁刚满花甲,而杜甫一个
花甲都没有活完58岁就病死旅途中,完成了自已“生命之旅”。
的“旅游”害了他们。
撇开非自然死亡或事故死亡不说,没有旅游可以避免“英年早逝”的才子诗人多的是。
好的,却偏偏游到了其舅处,其舅舅宋之问对他的《代悲白头翁》有“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诗句感兴趣,想据为已有,刘希夷不允,宋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
享年29岁。
王勃偏要远行到交趾去看望父亲,在旅途中溺水而死。享年26岁。
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的李长吉(李贺)喜欢旅游,他外出时背一破囊,
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成为美谈。呆在家里好好的没事,却非要应举赴京、
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就病死,享年27岁。
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便溘然长辞,享年31岁。
质,如果诗人不能自己好好照料自己,成天、成年旅途在外,其生命的长度(“Length”)
就是最大的挑战。
句中完全可以看出,他又是旅游达人的典范。不,该说是一个旅游“强迫症者”的
“游迷”了!
谢灵运,著名的山水诗人,不用多说就知道是热爱游山玩水的“玩家”。他也是历
史上的第一位山水诗人。
毋庸置疑的,古代史为都喜欢旅游,为的是把一些趣事都写成诗,当然更多的人是人
生旅途郁郁不得志,忧国忧民忧前途,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不屑卑躬屈膝事权
贵,他们呆在一处难受,要么“老病有孤舟”,要么脱离寄人篱下而去“享受”颠沛
流离的人间苦楚。
动,说什么他那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楼”,李白被这样一个生意老板忽悠,
也无怨言,正好去蹭蹭饭、受“打赏”一段时间。当然也为其做了广告,极力宣传!
至今名传千年:“汪伦”,“桃花潭”。
要费多少周折啊!今天人们出门旅游喜欢打卡朋友圈和古代诗人 “打卡”简直就是
两重天!
今天的“杜甫草堂”。在此他小憩了四年,成都也成了他人生之一驿站。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既来之则安之”,杜甫犯了“老不入川,老不出川”的禁忌。
夔州(今重庆奉节),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
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于是他写下了被称“唐诗七律第一”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之后,他因思家心切,乘船北归。杜甫58岁,他来到了湖南,《旅夜书怀》
可以见到他的旅途生活: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病死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
有人说“饥饿+困顿+白酒+牛肉”就夺走了这位诗人的性命。
终其一生,杜甫常年旅游,他甚至没有一个安宁的家,妻子和孩子跟着他受
苦,自己到头来百病缠身:肺病、疟疾、头风、糖尿病、右臂瘫痪……
疲惫,舟车折腾,疲劳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