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球哲理: 老当益壮,志不光在球場。

七絶 开球篇
白发球夫球道上
朝八晩五難放弃,
世事抽身非避逃。
点检初心少年梦,
白发无怨少牢骚。
人到了晩年就要想着付出什么而不是要得到什么。
高尔夫球恰好就是一种讲究付出的运动,任何球类都有“来”的可能,唯高尔夫球,没人给你打来,除非你想“碰瓷”,“无故中枪”!毎一轮球,毎一个洞,毎一打,都是在击出、送出、推出……。
世界上那些耄耋之年,还依然爱着高尔夫的例子多得数不胜数,球场上甚至很多年纪大的人,打得比年轻人更好,因为高尔夫球从不抛弃任何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幼。
在美国古斯·安德列昂(Gus
Andreone),美国PGA协会年龄最大的会员,在103岁的时候还曾打出一杆进洞,还是人生第8个。
杰瑞·巴蒂(Jerry
Barber),美巡赛上年纪最大的参赛者,77岁时参加了1994年的美巡赛别克邀请赛。
打高尔夫的过程,就是不断挑战自己的过程。
诚实、为他人着想,这是高尔夫的运动精神,也是保持健康的真谛。
大多数情况下,高尔夫球员是在没有裁判监督的情形下进行的,完全依赖于参与者自身的诚实。
1925年美国公开赛,史上最伟大的高尔夫业余球员鲍比·琼斯在一次试挥时球位略微移动,在当时并没有人看到的情况下,他主动告知同组球员和裁判,虽然因为罚杆使他失去了直接赢得比赛的机会,但他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高尔夫精神。
为他人着想,也是高尔夫爱好者所要具备的一个优良品质,在球场上的任何行为,都应以不影响他人正常打球为前提。
当然,高尔夫还教会了我们守时、情绪管理、自信、坚韧、尊重他人等等。
而这些,也恰恰是最难得可贵的,最能改变一个人的,绅士运动也绝不是嘴上说说,它担当得起,当得起。
如果问打高尔夫最大的对手是谁,答案只有一个:自己。有人之所以喜欢这项运动,其实就是享受不断挑战自己的过程。
相比较击败别人,打败自己才是最有乐趣的那个。有些球员虽然输了比赛,但他却认为在这场比赛中战胜了自己,这比夺冠更有意义。
当打出一颗好球时,还想打得更好;当打出一场低杆时,还想打得更低;高尔夫爱好者们始终都在不断挑战中成长。有时,一次不可思议的一击,足够让人开心好多天,因为这就战胜自己所带来的巨大满足感。
没有任何一项运动比它更公平、更包容。
用老少皆宜来形容高尔夫最为恰当,伍兹两岁时就已经开始打高尔夫,1940年出生的杰克·尼克劳斯至今仍能为美国大师赛开球。
美国的独臂男孩汤米·莫西里虽然天生缺失一条手臂,但却他在“单臂高尔夫挑战”中击败了一众美巡球员,而且还曾伍兹和一起打高尔夫。
所以说, 高尔夫不是人生但包含了很多人生哲理。
高尔夫运动真是一项神奇的运动,它蕴含着很多人生的哲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只要不放弃,总会有希望。很多人都失败在99步,人生如100步,99步是一半,1步是一半,大部分人在离成功还有一步的时候就退却了,那先走的99步就可惜了。最后一步的心理难度其实远远超过之前的99步。在外人眼中看来,高尔夫球是有钱人的运动,打球的都是高端人群,实际上他们之所以成功,也正是因为简单却不容易做到的“不放弃”三个字。
有人説:“人生就像心电图,如果一帆风顺,你就完了”。为什么总说风雨后见彩虹?如果不坚持到最后一秒,你永远都不能想象胜利的荣耀。不到最后一轮,最后一洞,最后一推,很少有人会轻言放弃,因为那代表着一种希望。
这也正是高尔夫运动的启示。
高尔夫不是人生,但包含了人生的哲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