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负面新闻不断,日本媒体缺乏自我反省
就在目睹了“青痞拉”在电车上发疯那天,在神奈川县的相模原市发生了“残疾人服务职员”
持刀杀人致19人死亡的事件。并造成20人重伤。持刀行凶的男子已向警方自首,现年26岁,
曾是遭袭福利院的工作人员。相模原市是日本神奈川县北部的城市,是神奈川县内仅次于横
滨市和川崎市的人口第三大城市。
日本的任天堂的游戏软件“口袋妖怪”利用在智能手机上“口袋妖怪GO”全球爆红,但
沉迷其中的危地马拉共和国一名少年日前疑因玩“口袋妖怪GO”而被枪杀,相信是全球首名
因这游戏而送命的人。18岁少年杰森和他的17岁堂弟丹尼尔疑似为了玩“口袋妖怪GO”抓精
灵,闯进一户民宅,结果杰森当场被枪杀,丹尼尔重伤,被送入医院。
近日,因安全气囊存在隐患而广受关注的日本高田公司被曝篡改测试数据,成为继三菱等日
本车企篡改燃效数据之后的又一日本制造业造假丑闻。
无论是作为日本支柱行业的汽车业,还是曾经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的家电业,或是建筑、钢铁等助推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行业,日本制造业部门近年来频现各类违规、造假丑闻或缺陷问题,遭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质疑。
安全气囊沦为“死亡气囊”
汽车安全气囊的作用,应该是在汽车发生事故时,最大程度保护乘客的生命安全。但现在,却出现了一款在过去10年间造成超过百人死伤的“死亡气囊”。如此“夺命杀手”的生产者,便是日本高田公司。截至目前,因搭载高田安全气囊而在全球范围内召回的汽车数量已达到历史最高,影响范围也最为广泛。
事件起源于2008年,日本本田汽车作为第一家召回搭载有高田安全气囊的车企,首轮召回数目仅为4000辆左右。但就在召回半年后,美国一名18岁女孩在一次撞车事故中,因安全气囊弹出后所迸发的金属片划破颈部动脉而死亡,引起全球关注。此后,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陆续收到举报,称部分车型载有的高田安全气囊在弹出时会迸发金属碎片。对此,本田宣布扩大召回规模至超过50万辆,自此拉开汽车召回事件的序幕。
由于高田是日本最主要的安全气囊生产商,客户包括几乎所有日系汽车,加之其通过在德国的分公司向通用、宝马等国际品牌供货,高田气囊在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约20%。这也使得由高田问题气囊引起的全球范围内汽车召回事件持续发酵,召回市场包括日本本土、北美、欧洲及中国等,召回规模也不断扩大。
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表示,到2019年,高田公司将在美国市场召回近7000万个问题安全气囊,是美国历史上召回规模最大、最复杂的汽车安全召回事件。
然而,高田问题气囊事件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从质量问题进一步演变成了造假丑闻。7月19日,第三方“问题气囊联合调查组”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高田安全气囊在测试中存在数据操控和篡改的问题,在质量监测环节,高田公司的工程师故意去掉了部分测试数据,以取得“理想”的测试报告。
问题气囊事件让高田的企业形象荡然无存。虽然丰田、本田等日系汽车制造商短期内因技术等问题无法弃用高田,但很多欧美品牌已经丧失对高田的信任,转用其他品牌安全气囊。重压之下,高田出现巨额亏损。根据财报,截至今年3月的2015财年,高田净亏损达131亿日元(约合1.2亿美元),这也是该公司在过去四个财年中第三次出现亏损。
轻型汽车≠节省油耗
省油一直是日系汽车的一大卖点。然而近几个月来,三菱、铃木等日本汽车厂商相继曝出燃油效率数据造假,惊动全球市场。
4月20日,三菱汽车社长相川哲郎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在四款轻型汽车的燃油效率测试中存在违规操作,以美化排放水平,涉及车辆超过60万辆。据媒体披露,为获得更高的燃油效率,三菱涉嫌在设定轮胎负荷值时作弊,以获得相关燃效认证。而存在违规操作的汽车若接受正规测试,预计油耗将较目前水平增加5%至10%。
5月18日,日本第二大轻型汽车生产商铃木汽车也承认其在本土销售的16款车型存在燃效数据造假,涉及车辆总数超过210万辆。
本来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企业和品牌,目前却伤痕累累,深陷危机。其实,早在2000年和2004年,三菱就曾两次因隐瞒车辆缺陷记录和客户投诉信息被曝光。在长达数十年间,三菱未向日本国土交通省报告汽车安全隐患问题,造成多人伤亡,受到广泛关注和批评。但此后,三菱并没有吸取教训,在一次又一次的丑闻冲击下,发展至如今濒临破产的困境。
有分析人士认为,低油耗、低价格战略加剧了日本轻型汽车市场的竞争,迫使多家汽车公司在燃效数据和测试方法上铤而走险,最终演变成无视消费者的市场份额争夺战,是发生上述数据造假丑闻的最根本原因。
《读卖新闻》在社论中指出,在竞争对手采用正规方法进行行驶测试时,铃木汽车却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燃效数据,这种做法有失公平。像铃木汽车这种优先公司利益、轻视法令的做法应及早扼杀,否则在行车安全上也恐将同样出现违规现象,威胁消费者生命安全。
业绩不好造假来凑
历经三任社长、长达八年的财务造假——乍听之下,这怎么也不像是一家拥有140年历史的品牌干出来的事。但事实上,这正是日本东芝集团在2015年带给全球制造业的震撼丑闻。
日本家电业曾经与汽车业等行业一道,带领日本经济走出战后的颓败,跻身世界经济强国之列。但是,随着中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家电制造业的崛起,日本家电企业在全球市场份额被不断瓜分,业绩也日益下滑。加上自身投资或发展路径选择错误等问题,日本家电企业越来越难以维持曾经的骄傲。
困境之下,东芝选择了造假。去年7月,独立第三方调查委员会发布报告称,在截至2014年3月的5年间,东芝虚报利润1518亿日元(约合14.3亿美元)。受财务造假丑闻影响,2014财年,东芝净亏损高达378亿日元(约合3.6亿美元)。
然而,东芝还不是日本唯一一家发生重大财务舞弊的家电企业。就在东芝事件发生的四年前,日本医用设备及数码相机制造商奥林巴斯也因曝出财务造假丑闻而名誉扫地。该公司在2011年底宣布,此前20年间都在以做假账的方式掩盖投资亏损,总额高达13亿美元。
东芝和奥林巴斯的财务丑闻反映了日本企业文化中“一言堂”的弊端和内部监管的严重失灵。以东芝为例,有专家指出,其监事会已被“内部化”,很难发挥审计监察职能,权力的过于集中容易形成个人对企业的操控。
日本企业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领导权威。在“忠孝”和“等级”面前,高层管理者代表了公司,让公司成为了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天下。虽然股东大会选出了董事会和监事会,形成内部制衡结构,但在大多数日本企业中,管理层的共识是“千万不能质疑大老板”,董事会制衡发挥零作用。而在企业内部治理失效的情况下,企业对外披露信息的真实性便无法得到保证。
日本制造业集体跳水
至此,近年来被曝光的日本制造业丑闻还没有结束。今年6月,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宣布,该集团下属的神钢不锈钢钢丝公司为减少次品数量,在过去超过9年的时间里,篡改不锈钢钢丝的拉伸强度试验数据,将不合格产品作为合格产品发货。
2008年,这家日本大型钢铁企业也曾因旗下一家子公司在钢材发货前未进行日本工业规格规定的相关测试,而曝出违规丑闻。
不仅如此,日本建筑业也在去年曝出业内近年来最大丑闻。2015年10月,日本三井不动产集团销售的横滨市都筑区一幢公寓楼发生倾斜。在调查后发现,在支撑大楼的地桩中,有至少8根没打进足够深的稳固地层中。而作为该项目的下游承包商、负责打地桩的日本建筑业龙头企业旭化成建材公司在施工时偷工减料,甚至在施工前就篡改了固定地桩的混凝土用量、地盘强度等数据资料。
旭化成在日本建筑业中可谓是“名门望族”,其参与建设的公寓楼、商业楼、医院等建筑遍布日本全国。丑闻曝光后,连其社长前田富弘都不敢打包票在其他项目中不存在数据造假,可见日本房地产业监管存在巨大漏洞。而丑闻的曝光,也令日本建筑业神话崩塌。
日本制造业的集体跳水,反映了日本制造业目前正在遭遇转型期的尴尬和试图“再崛起”的无奈。在夹缝中,曾经风光无限的日本品牌急于求成或掩盖下滑业绩,是导致日本制造业近年来丑闻不断的根源。而如今,“安倍经济学”旧三支箭几近失效、新三支箭意味不明,日本引以为傲的制造业究竟何时才能爬出“泥沼”仍前景难料。
Asinine——愚蠢至极
Bitch——“碧池”
Criminal——罪犯
Dingbat——蠢货
Evil——恶魔
Forgetful——健忘
Gross Human Being——恶心的人
Horrendous——极其可怕
Irresponsible——不负责任
Joke——笑话
Liar——骗砸
Maniac——疯砸
Never will be president——永远当不上总统
Oblivious to the Truth——无视事实
Queer——怪咖
Racist——种族主义者
Suspicious——多疑
Traitor——卖国贼
Unqualified!——不合格!
Vulgar——俗不可耐(有退休的FBI员工说她出口成“脏”!)
Wicked——邪恶
Xtreme——极端
Yellow belly——胆小鬼
以及……长别人脸上不心疼,搁自己脸上分分钟抓狂的……Zit——青春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