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日各具特色面面观(5)

(2016-01-14 09:13:14)
标签:

历史

文化

时评

健康

教育

   中国人不知道“打刻”是什么?

   日本人不知道“打拐”是什么?  

中日各具特色面面观(5)

   中日之间的习惯表达方法不同难以沟通是无法否定的实事。

   中国人习惯上在寒暄时口头上问的是:“吃了吗?,邀请别人“吃饭吧!

日本人习惯上在寒暄时口头上说的是:“最近在喝吗?,约朋友“喝一杯吧!

同样一个事件在汉语里是“绑架”,在日语里是“拉致”(表达的不同)

  同样的一个“管理”在日语里分为社会学中“为达到组织目的有效的诸活动”,

在民事诉讼法里的“财产物品的权力取消或不变更范围内的利用或改良行为”,

在物品管理法中“属于取得,保管,提供使用和处理的4种行为。”

  在中国却有“管理管理,我不管你,你就不理我”的“解释”。
中日各具特色面面观(5)

     日语的“打刻”,汉语里是“执勤打卡”

  最近公司引进了上下班打卡系统。百年老字号说起来还是初次进行打卡。

汉语里的“上下班打卡”在英语里有: Punch(clock) in and out”的说法。

在日语里就有很特殊的表示方法:“打刻”(从字面上汉语里还有“打字刻字”的理解),

而且花样品种繁多:“勤务打刻”,“勤怠管理卡”,“时间卡(Time Card)”等等。

其打卡的系统也是丰富多彩:有“IC卡打刻”,“手指静脈打刻”,“移动GPS打刻”,

“个人电脑PC打刻”,平板电脑(伊帕特)打刻”等等。

中日各具特色面面观(5)

  “打刻”(英语:stamping, to impress; to engrave; to incise  to stamp

(e.g. symbol); to punch )

  汉语的“打拐”在日语里不知道什么意思。却找不到相同的简单俗语表达法说

正好尽早日本电视报导了中国每年“拐卖儿童20万人”的新闻。

  日本的媒体报导很爱和中国大陆国内的谣传炒作联系在一起。今天早上的消息说

中国大陆“每年拐卖儿童20万人,而找回率不过0.1%”。看到这样的报导确是让人毛

骨悚然。再看中国的报导完全不是这码子事。
中日各具特色面面观(5)

   由于文化特殊,日本是全球几大性奴隶交易市场之一,但拐卖儿童案每年不足百例,

以女童居多。所以如果中国20万人比100人其比率就是两千分之1,按照人口比率计算也就

1千分之5。所以这样的“新闻”对日本人来说是刺激的,尤其在日本人的心理总要和中国

攀比一下的当今背景下。

 “按照不同的统计数字,中国每年失踪儿童不完全统计有20万人左右,找回的大概只占0.1%。”

(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

中日各具特色面面观(5)

  按照新华网的说法:20094月开展全国打拐专项行动,公安部相继推出了拐卖儿童

案件“一长三包制”、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DNA采血比对机制等举措,同时加强国际

反拐合作,全面加大打击拐卖犯罪的力度,拐卖犯罪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有一组数据:

全国共破获拐卖妇女案件16137起,拐卖儿童案件11777起,共打掉7025个犯罪团伙,刑事

拘留49007人;解救被拐儿童18518人,妇女34813人。

  公安部打拐办主任回应称,“这些数字纯属谣传。目前儿童失踪被拐基本都发微博,

会有网友立刻转发给我,看看我的微博,发案很少。媒体发布数字应先核实真伪”,

“尤其是近年严打之下,发案很少,数字严重失实”。

  关于中国儿童拐卖的权威完整数据缺乏,中国官方的说法是每年一万人左右,但是

有第三方机构的估计则有7万人之多。公安部在搭建全国性的失踪人口信息系统,但数据

并未公开。

  打拐(cracking down on the abduction, combat child-trafficking)在日语里

就是“反人身売買運動”或者是“取缔人身买卖运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