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挥杆悟道(4)羊年有感

标签:
体育美人美事文化情感休闲杂谈 |
高尔夫如人生,
一場场球一遍遍参悟人生。球员打球要球严格对待自己,
也要求平等友善地对待他人。打球的姿势或挥杆形态大多能表现出一个人的
品格。如果人不注意修炼一个优秀的人品,連很多优秀的运动员都会因堕落而
成绩欠佳。
当今世界强人老虎·伍兹是这样,由于自己的世界第一和蒸蒸日上的成绩
使他忽略了个人人品的修炼,一连串的绯闻来源他平常的物欲扩张使然。结果
导致其业绩萎缩。
在日本有一个石川辽的年轻选手,曾经获得吉尼斯最佳记录,其成绩是一场
球58杆。然而就在他名声鹊起,粉丝成群,事业兴旺,被推举为高球协会理事等登
峰造极之时,不注意控制自己,受欲望的魔力驱使,与某一粉丝闹出绯闻而且后果
严重。虽然后来靠上亿日元的财力摆平了风波却使他本人的技巧大受挫折。
至今一直低迷徘徊。另外还有几位日本选手如藤田宽,片山晋吴等都是如出一
辙地被磕绊在桃色事件之中。完全影响了他们球技的提升和业绩的建树。
所以注重内修是个人成功最重要的资本,是人最核心的竞争力。具有优秀
人品的人,总是会时常从内心爆发出积极的力量。可以说,好的人品是推动一
个人人生不断前进的动力。可以说,人品就意味着球场上的爆发力,击球的推动
力,推杆的注意力,救球挽回窘境的超自然力;毫无疑问人品在当今社会上还是
重要的竞争力。
高尔夫注重个人知识和教养的修炼, 内心和人品的修炼,球技和问题处理的
熟练。有了这些基础你就会比其他人更多一份成熟,,面对困难野更多一份淡然。
打一场球有一场球的地新问题出现,需日新日日新的功夫。
在这里不防引荐王阳明(王守仁)地知行合一进入高尔夫球的研鑽。
良知是虚的,功夫是实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将知识与实践、
功夫与本体融为一体。良知前冠一“致”字,恰如其分、恰到好
处地点出了要害。
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 :“
《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
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
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
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
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
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
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
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致良知”是王守仁心学的本体论
与修养论直接统一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