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化工行业的马太效应
标签:
转载 |
涂料行业 De 马太效应
中国涂料行业的竞争残酷程度正在日趋加深。在华润涂料携手威士伯,
全面迈向国际化之后,立邦又从康师傅等国际性大公司引进一大批高级人才,
开始“换血行动”,备受瞩目的阿克苏和多乐士两大国际涂料巨头收购案又
终成定局。种种迹象表明,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市场,涂料行业的“马太效应”
正在加速。
在中国涂料市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市场份额正加速向立邦、华润等
少数厂商集中。二八格局已定,“马太效应”日益加速综观中国涂料行业的发展。
少数一线品牌,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渠道、品牌优势,已占据了中国涂料市场
2/3的市场份额;部分二线品牌,一些由于营销创新,经营有方,与一线品牌的
距离正在缩小,另一些由于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正逐渐沦为三流品牌欲淡出
市场;对于小作坊企业来说,要品牌没品牌,要服务没服务,质量又不令人放
心,他们的市场正在被一步步瓜分,淘汰出局已成定局。“马太效应”告诉我
们:要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做强。当你成为某
个领域的领头羊的时候,就能更轻易地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也就不
容易被打倒。
去除一部分关停倒闭的企业,中国现有7000多家涂料企业,品牌过万。
其中,一线品牌企业也就是全国性的强势品牌仅限于立邦、多乐士、华润3家;
二线品牌企业大约有1000家,主要指单一品牌销量在3000万元以上又不足10亿
元的企业;3000万元以下的均属于三线品牌,其中以小作坊式企业居多。
中国涂料的品牌现状又可分为4种类型:一是代表国际品质的立邦,二是
尊贵时尚、关爱家庭的多乐士,三是专业的能提供完善服务的华润,四是大众
化的紫荆花、中华、嘉宝莉等品牌。这4种类型基本上是四分天下。
品牌对营销创新启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内企业品牌资本的构建日益迫切,
企业积聚绝对优势的品牌资本,创造持续的价值,推动整合的市场资源,形成有
形和无形的巨大财富效应,对于企业来说将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之地。
积聚品牌资本是顺应企业占领市场最高点的现实需求。品牌资本是全球市场
消费革命的源动力,不仅涉及到生活领域,而且也涉及经济金融领域。人们在追
求生活品牌的同时,对金融也必然有品牌的要求。国内的企业如果不培育自己的
品牌,将来就难以满足这些日益高新化的需求。
积聚品牌资本是持续创造价值的核心要求。没有价值的品牌是无源之水,无
本之木,品牌只有具有无形资产价值所具有的特性如制订标准和拥有核心的技术,
品牌只有具备向有形资产可转化的价值,品牌只有与资本进行有机的对接,形成绝
对的品牌资本优势才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富源泉。
积聚品牌资本是整合营销,创造财富的必由之路。品牌是需要营销的,营销可
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品牌的形成和确立是一个从认识到认知再到认可的过程,最
后达到认同的目的。整合市场资源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营销品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品牌资本外在的表现形式为可量化的价值,品牌资本的内在表现形式为消费者心中
的接受程度和评判标准。
马太效应
1. 马太效应,是指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反馈现象。最早由美国学者罗伯特•莫顿于1968年提出,其名称来自于《新约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2.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张弓效应属相对应范畴,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内在机制;同时与“二八定则”有相类似之处,是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则。
3.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名字来自于《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句话。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1]
4. 关于此效应的诞生,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得不多说几句。《道德经•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其实老子看明白的更早,也更透彻,顺便把坏处也指明了。
5. 与马太效应对应的是张弓效应。张弓效应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马太效应是“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张弓效应的主要作用是“仗义疏财”机制,讲究的是公平;马太效应的主要作用是“赢家通吃”机制,讲究的是效率。张弓效应与马太效应,是大同理想社会的法则与世俗经济社会的法则相对应,具有相辅相成的内在机制。
6. 张弓效应:是老子已经告诉我们,只是未被发现、命名而已,《三七理论》作者现姑妄名之,就是老子的张弓效应。张弓效应正如《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所云:“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7. 用现代语言说就是:
8. 大同理想社会的法则,不就像开弓射箭一样吗?瞄准目标高了,就把它压低;低了就把它向上抬高;力道大了就减小一些,不够就补足一些。理想社会的法则,是减去有余的并且补上不足的;世俗经济社会的法则就不是如此,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
9. 张弓效应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马太效应是“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10. 张弓效应追求的是社会公平,那是组织者以及政府制定政策和裁判市场行为该干的事儿;马太效应追求的是财富积累和市场要素配置效率,那是市场的事儿。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政府公平的张弓效应与市场效率的马太效应的和谐统一,才是我们追求的大同理想社会。
11. 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12. 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13. 社会心理学上也经常借用这一名词。
14. 马太效应,所谓强者越强,弱者愈弱,一个人如果获得了成功,什么好事都会找到他头上。大丈夫立世,不应怨天尤人,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态度积极主动执着,那么你就赢得了物质或者精神财富,获得财富后,你的态度更加强化了你的积极主动性,如此循环,你才能把马太效应的正效果发挥到极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