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的庄园与日本的城堡

(2014-02-10 21:09:01)
标签:

文化情感

评世品事

美人美事

杂谈

庄园与城堡

 中国的庄园与日本的城堡

中国的庄园与日本的城堡

中国的庄园与日本的城堡

中国的庄园与日本的城堡

中国的庄园与日本的城堡

中国的庄园与日本的城堡

中国的庄园与日本的城堡

   
中国从古代的诸侯、士大夫之类,以“庄园”为自己的经济基础,古代没有“工业”这种东西,所以“庄园”之内似乎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同时也能聚集起人来保障安全。这也许可以算是分封/封建的经济基础。与之相对的就是有显著地、庞大的官僚机构来维持/控制国家运转的所谓帝国/王朝。从结构上看和现代国家类似,但是“经济基础”只有农业,而没有工业。

    秦朝建立也许是说明所谓“庄园制度”并非唯一的选择。不过秦朝时间太短,可能是因为到那时侯为止,还不知道作为中央政府,应该怎样比较有效率地在中国地区这么大的范围里来调动人力。西汉过东汉据说是可以看作名义上的统一国家下进行的分封。只不过那时侯的人不会短视到真的划一块封地然后宅到里面。唐朝的时候还有据说李世民娶不到大庄园主女儿之类的八卦,但是到宋朝的时候好像就变成你要能够广积田产就必须去当大官。那么转变过程发生在两晋南北朝。以前看过一个版本的中国通史,里面比较详细地介绍里东晋时候的人口制度。大意就是说,当时所谓的“士族”有垄断管理知识的情况,所以甚至在能力方面也更适合做官,因而也有所谓按血统免税的“惯例”。但是东晋南渡时有个重新办理户口的过程,所以当时的“中央政府”就有切入点来重新规定对什么样身份的人收多少税。这个似乎直接就影响到那些人有资格去办“庄园”?
    同时,可能是迫于战争压力,东晋政府需要尽可能调动人力,所以对于原来划分人的等级的做法也有变化。于是原来因为“法律”规定的身份/等级而必须依附于“庄园”的普通社会成员也可以独立出来——当然结果就是给最大的“庄园主”,东晋政府/皇室服劳役和交税。
    所以虽然没有个截然清楚的分界线,但是似乎南北朝往后看,就没有所谓“王谢堂前燕”所描述的情况了。或者说必须代代有人过某个面子上公平的门槛去做官,参与进中央政府的官僚体系,才可以保证自己的家族的“庄园主”地位,而不会仅仅因为家里地产/佃农多,就能去当一国宰相之类。
    不过这里可能也有技术方面的因素。
    比如没有合适的农具、纺织工具、农作物品种,好像根本不可能靠男耕女织过上比较滋润的生活。于是所谓庄园制度就有它的优势。反之,托庇于庄园可能仅被普通百姓用作逃避国家重税的一个选择,而庄园实际上是起到官僚机构下属的免税行政单位的作用,和更早时候的地位似乎不同。
然后就是知识的扩散问题。比如当普通人可以比较方便地读书的时候,就算没有科举之类,也可以产生更多的影响。这个显然有利于普通社会成员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庄园制度,似乎讲究庄园主世代都是主人,里面劳作的普通人则世代都提供劳动和服务,这里的人身依附关系好像是和知识扩散过程在效果上相互抵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