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中日另类比较(120) “半斤八两”,“两败俱伤”

(2013-03-02 08:25:03)
标签:

转载

    有人说为中日之间必有一战,更多人认为为中日之间无法拿起武器挑战对方。

中国和日本,北京和东京都在“竞技比赛”。往前赶路,向山顶进发,对顶峰冲刺。

在前进路上各自遇到各自的问题,各自对对方开展博奕,试探对方,刺激对方,走

在前面的以期走在对方的更前头,并和对方的差距拉大,走在后面的希望不要落伍

争取缩小差距。

    日本有句成语:“哪头是哪头”,“喧哗两成败”;

    中国有句俗话:“半斤八两”,“两败俱伤”。

    日本人从“丁髷(穷麻哥)”时代(江户古代武士的头发)起都知道打架吵架最后

裁判(审判)的结果是“各打五十杖”。

    “喧嘩両成敗”的结果:判猶村切腹改易、鈴木和木造都改易。

    Naomura was sentenced to commit seppuku and kaieki (sudden dismissal

and deprivation of position, privileges and properties), and Suzuki and

Kozukuri also received kaieki for their punishment based on Kenka Ryoseibai.

    这是日本人牢记心里的处理武士打架的断案方式:让犹村一方剖腹自杀,贬为平民,

让铃木和木造贬为平民。就这样打架双方谁也没有胜利者。

    中国人更记得这样的故事: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聪明、讲话幽默的人,名叫淳于,他知道齐宣王正准备要

去攻打魏国。便去晋见齐宣王,说: “大王,您听过韩子卢和东郭逡的故事吗?

韩子卢是天底下最棒的猎犬,东郭逡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狡兔。有一天,韩子卢在追

赶东郭逡,一只在前面拼命的逃,一只在后面拼命的追,结果呢!它们两个都跑到

精疲力竭,动弹不得,全倒在山脚下死了。这个时候,正好有个农夫经过,便毫不

费力地把它们两个一齐带回家煮了吃掉。”齐宣王一听:“这跟我要去攻打魏国有

什么关系呀?”淳于:“大王,现在齐国发兵去攻打魏国,一定不是能在短期内就

可以打赢的。到头来,双方都弄成民穷财尽,两败俱伤,不但老百姓吃苦,国家的

兵力也会大受损伤,万一秦国和楚国趁机来攻打我们,那不是平白送给他们机会一

并吞掉齐国和魏国吗?”齐宣王听了淳于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就停止攻打魏国的

计划。

    按照当今流行的语言中国人学会了“双贏=Win-win Game”,不再是当年的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没有调和的余地”那种过激“教导”下

清一色愚民思想时代。

  不愿意看到“lose-lose situation”!

  和“fight like Kilkenny cats”,“the consequence could be mutual destruction”,

  “The two countries will go on fighting till the bitter end”的结果。

  “夜过坟场吹口哨”,都要为自己壮胆,学点阿Q精神,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在美国这只“黄雀”眼皮底下,中日“鹬蚌相争”是冒天下只大不韪,

“愚之骨顶”!

    钓鱼岛是中日之间的“疖子”,“脓疱疮”,是历史留下的“创伤”,

在双方没有特效“药水”,“消毒液”,甚至没有“创口贴”之前搔挠这个

疖子是多么不明智!这是日本民主党搔痒弄开的伤口,自民党又加上了一把盐。

中方忍不住痒痛又要抓挠它。双方都很难受,“搔痒搔痒,越搔越痒”,

伤痛,越抓越痛。

    双方都不会挑起战事,双方都有有“难言之隐”!

  

 

    中日英各自表达不同:

    中国人表达:用“八”:半斤八两(因为过去中国使用十六位进制法,8两才是半斤)

    日本人表达:用“五”:“五分五分”

    英美人表达:用“六”: “六和半打”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一个是六,另一个也是六”)

  【日语翻译】 五分五分,似たり寄ったり,どんぐりのせいくらべ

  【德语翻译】 ein Pfund wie ein halbes Kilo

  【法语翻译】 bonnet blanc et blanc bonnet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