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老”的中国人 VS 忌讳“老”的日本人
(2009-09-09 22:25:06)
标签:
中日对比文化杂谈时尚社会校园政治 |
中日不同习惯的细微区别(72)
中国古老文明和文化让中国人从小就培养了“尊老”、“敬老”、
“养老”、“助老”、“爱老”的独特社会品格。
在汉语里的一个“老”字可以有十数种使用方法这是任何其它外语中
罕见,也是任何外语的关于“老”字所无法匹敌的单词。
英语里的“Old”和日语里“老”字的用途和汉语的“老”字相比只
能是“幼巫见老巫”(小巫见大巫)!
老公,御老公,老公公----
老练、老手、老奸巨猾……
老战士、老干部……
老了、告老还乡……
菠菜老了不好吃、肉煮老了……
老高、老陈……
郭老、王老……
老爸、老姨……
老儿子……
老公、老婆……
老好人……
……
同样使用汉字的中、日和韩国,一个“老”字在三国人的心目中形象
完全不同。
最近有人关注中国女性出现的矛盾现象之一就是: 30多岁了还喜欢自称女孩,
一六~七岁的女孩偏偏喜欢自称老娘! 中国人喜欢自己称“老子”,“老娘”,
“老大”,“老搭档”等说法。
“老公”在当今的中国年轻女性称呼自己的丈夫、情人、男朋友总是
开口一个 “老公”,闭口一个“老公”,尤其是那些“二奶”们仿佛硬
要男人承认她是和他的关系是有一腿的一样,那颤巍巍的“老公”叫唤
让人们不得不清楚什么是肉麻。
“老公”在韩国除了“公公”的意思很少和自己的丈夫联系在一起,
除非这个媳妇和公公有那种“越级” 的关系。
“老公”在日本是一种圣洁、贤人的形象。日本人的“水户黄门”
被称为“老公”、 “御老公”,是高寿星的贵人。贵人就是能够
为普通平民说话办事指引方向解决疑难, 优势还有路见不平鼎力相
助的英雄人物。
在普通场合日本人交流中尽量避免使用 “老”字,而在中国总希望
使用“老”字。
在中国南方,有的人开口必称自己本人是 “老子”,这里是一种以上
压下的摆架式的说法。如果鲁迅看到的“阿Q”时那个年代的普通
中国人的话到今天人们的语言、思维还没有改变多少。
“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 “儿子打老子”就是违反人伦,那种开口
闭口“老子如何如何”的人在南方还很多。
在日本尽可能地回避“老”的使用中国人喜欢叫的“老板”在日本被
称为“社长”,
中国人喜欢叫的“老师”在日本仅称为“先生”,
中国人喜欢叫的“老总”在日本根据其职务和职位分别称为“头取”,
“总取缔役”,“支配人”等等。
如果有人再翻译夏目漱石的《吾輩は猫である》我曾建议应该翻译为
《老子是猫》就更接近于原文的语气。
中国人喜欢将外国人称为“老外”,与其相当份量的词汇就是日本人
口头禅的“GAIJIN(外人)”。
中国人总说(老说)的带“老”的词汇 <=> 日本人尽量回避使用“老”字
老人
老资格
老客户
老丈人
老妪
老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