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柏拉图《伊安篇》——论诗的灵感

(2007-08-13 16:25:38)
标签:

文学/原创

                        柏拉图《伊安篇》
                               ——论诗之灵感
   《伊安篇》是柏拉图论述诗的灵感的作用,认为做诗的乃是出于诗人得自于诗神所赋予的灵感。
    伊安是雅典的著名的颂诗诗人,他特别的善于朗诵荷马的史诗,在与苏格拉底进行对话之前,他正从厄庇道洛斯的埃斯库勒普的祭神庆典上回来,并且还在祭奠上的颂诗比赛中获得了头奖。显然在对话之前,伊安在与苏格拉底的对话之前,是出于一种高傲的优越地位,因为他对自己的颂诗的技艺很自信与自傲。正如在后面与苏格拉底的对话中伊安不断地表现出了自己的高傲。因此苏格拉底在与伊安的对话之前,正如其它的对话篇中一样,他首先以自己的谦虚,以换取对话的继续进行。苏格拉底首先对伊安以及他的颂诗一行业表示了羡慕,“我时常羡慕你们诵诗人的这一行业,伊安。因为要做你们这一行业,就得穿漂亮衣服,尽量打扮得漂亮。而且你们不得不时常接触到许多伟大诗人”了解到他们的思想。伊安显然为苏格拉底的这次赞美深深地恭维了。接下来,苏格拉底就针对伊安自以为傲的诵诗技艺进行了诘问:“你只会朗诵荷马呢,还是对于赫西俄德和阿喀罗库斯,也同样朗诵得好?”苏格拉底的这个提问的深意在于避重就轻,因为伊安对于自己朗诵荷马的诗十分的自信,认为在希腊已经没有人能够与他相提并论。苏格拉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证明伊安对于荷马并不是真正的有所了解。所以他首先要降低荷马的在伊安心中的地位。
   苏格拉底对于诗之本质是诗神所赋予的灵感的表述如下,这个描述本身是段优美的诗。伊安说他只对荷马的史诗有感觉,“事实上人们谈到其他诗人时,我都不能专心静听,要打瞌睡,简直没有什么见解,可是一谈到荷马,我就马上醒过来,专心致志地听,意思也源源而来了”。
  苏格拉底认为伊安“你这副长于解说荷马的本领并不是一门技艺,而是一种灵感,象欧里庇得斯所说的磁石,就是一般人所谓‘赫剌克勒斯石’。磁石不仅能吸引铁环本身,而且把吸引力传给那些铁环,使它们也象磁石一样,能吸引其他铁环。有时你看到许多个铁环相互吸引着,挂成一条长锁链,这些全从一块磁石得到悬在一起的力量。诗神就象这块磁石,她首先给人灵感,得到这灵感的人们又把它递传给旁人,让旁人接上它们,悬成一条锁链。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苏格拉底将诗人们的创作看作诗神所赋予给他们的灵感,而不是依靠诗人自己的作诗的技艺。甚至苏格拉底还将诗人与巫师等人或巫术职业相提并论。
  “诗人是一种轻飘的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西,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做诗或代神说话”。诗人要想能做诗就要失去“理智”而陷入“迷狂”的状态,“迷狂”的状态的讨论在后来的讨论中反复出现。例如李白喜欢喝酒,在达到酒醉的状态之后,才写出了很多优美的诗。传说大书法家张旭在喝了很多酒之后,奋然而起拿笔一挥而写成一篇著名的草书作品。苏格拉底在此把伊安心中至高无尚的荷马,拉低到诗神的“代理人”的地位,成为诗人的祭品,诗神的口传者。那么伊安作为荷马的杰出的诵诗者,是“诗人的代言人”,伊安就是“代言人的代言人”的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