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遵义王宗伦
遵义王宗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20
  • 关注人气: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先绪:写作有瘾

(2011-03-16 10:23:30)
标签:

杂谈

韩先绪:写作有瘾
 
2011-3-15 作者:靳晓星 来源:第2095期
 


人物简介:

  韩先绪,贵州大方瓢井镇人,历任军人、警察、监狱长、校长,中国法学会会员,贵州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过诗集《高原魂》、《凸凹之恋》、《走东窜西》;散文集《漂移的沟壑》;小说集《捏婚》;纪实文学《人生分界线》;长篇小说《瓢儿井》。作品曾荣获司法部“金剑”文学奖。

   本报曾摘选刊载他的纪实文学《人生分界线》两部分内容。近日,韩先绪的长篇小说《瓢儿井》出版了,这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在他的故乡黔西北重镇瓢儿井发生的故事。在繁忙的工作之外,为什么还能挪出时间来写作,韩先绪说,虽然他不能算是一个职业的作家,可是他热爱写作,拿起笔就再也放不下,写作,已经成了他一生无法戒掉的瘾。

表现当兵生活,一发不可收拾   

  用韩先绪自己的话说,他迷上写作,是当兵入伍后的事情,那时候只是喜欢写写小诗,可没有想到,这一拿起笔来,就再也放不下来了。

  记者:是什么原因让你开始写作的呢?

  韩先绪:1980年的时候,我在江西当工程兵,那时候,我开始尝试写一些诗来表达我看到的和我感受到的。1982年开始,我开始尝试写一些短篇小说来表现我们工程兵的生活,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觉得写作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记者:你的创作都是围绕你熟悉的生活吗?

  韩先绪:是的,我喜欢写我熟悉的生活,熟悉的环境。1984年,我转业到大方劳教所,担任劳教干事,因为在部队上有写作的基础,所里还特别把我送到省电大学习了两年,在劳教所的这些年,我接触到了很多的犯人,也萌发了要把他们写出来的想法,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人生分界线》。

  记者:后来,你一直担任领导职务,工作十分繁忙,通常是利用什么时间来进行创作?

  韩先绪:我们从事监狱劳教工作的,有这么一句话来形容,“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或者是“看住火山口,守住炸药库”,由此可见,我们的工作压力之大。工作时间,我们都要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回到家后都会很疲惫,但是因为太热爱写作了,所以我会利用一切时间来写,甚至在周末的时候,我还会一个人到房间进行写作。

  记者:目前,你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呢?

  韩先绪:我最得意的作品还是《人生分界线》,因为这本书是我采访了数十名重刑犯而写成的,有很强的普法意义。

监狱长手记,一鸣惊人   

  韩先绪所说的《人生分界线》是一部纪实文学,书中描述了13个真实的案例,每一个都发人深省,这部书一面世,也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被誉为全国第一本高度戒备监狱监狱长手记,韩先绪说,他把这些案例写出来就是希望能给世人以警醒。

  记者:为什么会想到写一个这样题材的书?

  韩先绪:其实也是源于工作,接触到的都是重刑犯,在接触了这些犯人后,我开始把他们的一些典型案例提出来,一一进行剖析,分析他们的动机、成因、危害和改造情况,在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后,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些故事写出来。因为从一个司法人员的角度来说,这些案例很有典型性,让世人了解,有助于社会的普法工作。

  记者:书中每一个案例都是你一一采访的,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

  韩先绪:困难当然是存在的,就以《孪女孽债》这个案例来说,孪生姐妹因为对父母严厉的管教不满,毒死了父母,这个案子曾经一度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震动,这对15岁的姐妹入狱后,3年间从不接受任何的采访,为了与她们两姐妹交心,我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去看望她们,最后终于让她们打开了心扉。其实这样的情况还很多,尤其是采访女犯,我一般都会提前研究过卷宗,对她们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样,在和她们交谈的时候,就能一下子切入主题,让她们相信你,愿意和你谈。

  记者:你最想通过这些案例传达什么样的意义呢?

  韩先绪:就说女性的案例吧,其实很多时候,她们一开始都是被害者,也许是家庭暴力,也许是性虐待,这些已经把她们逼迫到了生存的边缘,可是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她们没有选择拿起法律的武器,而是选择了以暴制暴。我是最希望能通过这些真实的案例,给社会上的人以警醒,希望能鼓励她们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能够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而不再走上犯罪的道路。
  
痴恋家乡,以书寄情     

  如果说,《人生分界线》是韩先绪作为一个老司法对社会的观察,那么他的新书《瓢儿井》则是作为一个老贵州人对故乡的怀念。

  记者:新书《瓢儿井》和《人生分界线》是完全不同的作品,怎么会写这样的题材?

  韩先绪:其实一直以来,在我内心的深处,对我的故乡,都有着很深的感情,我的家乡是川盐入黔的主要集散地,我在那里生活了19年,在我离开后当兵的10年里,每一次回到那里,我都会忍不住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块土地太吸引我了,所以为故乡写一部书的想法,一直堆积在我的心里,可是因为工作压力大,一直没有时间完成这个梦想,直到几年前我调离监狱,到司法学校任职,才从巨大的工作压力中解放出来,也终于下决心提起笔来写这部关于家乡的小说。

  记者:因为是你一直想写的故事,又是自己熟悉的故事,这部小说相比《人生分界线》,你是否完成得更顺利呢?

  韩先绪:是的,可以说是异常的顺利,初稿用了9个月,改稿用了半年,相比《人生分界线》的4年,可以说是相当快的速度了,原因就如你所说的,因为是写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一切都印在脑海中了。

  记者:下一步你还会继续写小说吗?

  韩先绪:是的,我已经在写我的下一部小说了,这是一个关于狱警的故事,也是中国第一部反应监狱人民警察的小说,其实监狱警察是个很危险的职业,所以我想要写一部关于监狱警察的小说,这部小说应该算是一部时代英雄题材的小说。

  记者:即使退休了也会一直写下去吗?

  韩先绪:我想我会的,我时时都有创作的冲动,不过也许退休会写更多的中篇和短篇,毕竟写长篇是个太磨人的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