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5-04/11/xinsrc_50204021114552652901496.jpg
作者简介:
陈逸飞
(1946-2005),生于宁波,浙江镇海人。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
1980年赴美国留学,1984年获艺术硕士学位。后在纽约从事油画创作并在华盛顿、纽约、东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陈逸飞去美国留学时,学的就是油油画修复工作,加上原来的功底,因此基本功非常扎实,加上他本人非常用功,故在古典油画方面的造诣非常深。
他的画风古典、空灵,人物细腻精致,具有强烈的形式感,创始了中国当代绘画的一种风格。
陈逸飞在绘画领域的用功也是常人难以达到的。
据说,陈逸飞早年作画时。都是运用舞台剧的方式,将脑海中的构思展现出来。
当年在绘制《占领总统府》的时候,还特意使用了鼓风机吹起红旗,展现了红旗飘飘的动感。
同时,陈逸飞对光线的运用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他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后来他去美国学习,游历欧洲,他对于17、18世纪荷兰、西班牙的光和影的理论运用已经十分娴熟。他出国之后的画作在他原来的写实功底上加上了西方新的绘画元素,他的绘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说:“画家并不是在创造美,而是发现美,是把美的东西传达给观众,好的画家应该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他的眼睛不能只局限于一块小小的画布,这也就是我在绘画之外,还要去拍电影、设计服装的缘故。选择什么样的形式表达美,在我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告诉人们什么。”
作品多次参加香港和国内的油画精品拍卖会,其中作品《山地风》创华人油画作品最高拍卖价。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和国内外收藏家广泛收藏。
1991年,油画《浔阳遗韵》在香港太古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中,以?万港币创下中国油画卖价最高纪录。2005年4月10日因胃出血去世。
艺术家陈逸飞猝然离世对于收藏界而言是一个不小的震动,对于他的遗作价格是否会出现飙升令业界颇为关注。其实,陈逸飞在世时,他的作品价格在中国油画家中已经进入一级军团,1999年4月20日,他的一幅《浔阳遗韵》已经拍出2970000元的高价。
一位业界资深人士称,陈逸飞的作品市场价格本来已经处于一个稳定而且较高状态,人一去世艺术品不可复制的特点更为突出,再加上艺术品市场的迅速发展,所以他去世后作品价格一定会逐年攀升。但由于陈逸飞存世作品量相对较少,所以操作空间不够大,热炒的可能性也就较低。另外由于他属于英年早逝,59岁的年龄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尚未达到艺术的顶峰期。这两个因素将会限制他遗作价格的飙升。
回顾那些艺术家离世引起的作品价格攀升情况,能够让我们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比如沙孟海去世前,一幅四尺整张的作品价格一般在3000元,现在相同尺幅价格是10万左右。最为典型的是陆俨少,1993年他去世前,作品一平尺价格在2000—3000元,去世后五六年涨到10000—20000元一尺,十年后的现在,价格为70000—80000元一尺。所以,艺术家的离世对于作品价格的影响确实存在,但是并不是惟一的动力,这要结合画家的综合情况,以及市场对于遗作的操作情况。
陈逸飞
《浔阳遣韵》1991年
《浔阳遣韵》代表了油画古装东方仕女题材的艺术水平,是对东方情调的吟咏和玩味。
其画面无论是人物场面的调度,还是光影气氛的布置,都为我们营造了虚幻的精神理想、梦寐似的安静与辉煌。
在1999年嘉德春季拍卖中,油画《浔阳遣韵》拍出了
297万元的天价,创造了至今无人能破的神话。
http://www.yahqq.com/upload/master/20070729172635cs.jpg
附记: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复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女艺人如泣如诉的弹奏和凄凉身世的叙说,感动得座中听众为
之落泪。
“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
唐代诗人白居易联想到自己的不平坦遭遇,怀着深挚的感情写
下了这千古名句。(见唐诗:《琵琶行》)
《浔阳遗韵》绘画表达了和古诗相似的意境,而且女艺人的形
象又是那样哀婉、精心和美丽。是否就是这幅画之所以深切感人的
地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