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问心朝山---刘建君拍摄

标签:
休闲 |
分类: 旅游 |
几千年的旧梦,都延续在这样一条(泰山)路上,圣人,先哲,帝王,平民,挑山工,还有菲薄的自己,都以这样的姿态登山。真正的山,在我们的心里。繁华的梦,一夜之间,也都会成为一些幻影,更何况,我们的梦并不繁华。只求在心里打扫出一席平静开阔之地,以盛放这大山所给与的宁静。
http://s8/mw690/4cf5aa43gd63269933e87&690
厚实的山,有着年月的累积。我们所踏上去的,只是渺小的一个点,在时间的坐标里,几乎被埋没。只是这样一座简单而倔强的山,却是因为人而有了更多的意义。
一路上,觉得人们对于这样的大山的描述,过于诗意,也过于刻意。只是,当我真正怀着一种静谧的虔诚登上那些历史的台阶时,我便完全相信了。
山门小小的,牌坊,门楼,并不恢宏,却有着敞开的姿态。也许这些青石板的路本是安静的,只是熙攘的人群,包括我的到来,却让它有了一些微微的收敛,隐去了无限展开来的包容,虽然,它依然安静的用自己的线条和臂膀把人们推举到一个又一个的高度。达到一次又一次的心灵满足。
古道并不宽敞,也非平顺,但是陡峭之间,有着一种自古天成的大气与平和。遥想,曾经有多少人从这样的台阶举头放目,屈膝向前的人何其之多,我想,这样一座山是无需去理会和在意那些仰望和尊崇的计数的。
山是隽永而唯一的。是的,她被寄予了征服的向往,所以,人们接踵而来的登顶。而她又是这样的华贵,盛在千百年来所有人的敬仰与膜拜。
在暮鼓晨钟中,心里的信念,和封闭自负的武装,已经全部的敞开了。
神秘而自尊,很少有人去仔细探寻些什么。站在山前,或者站在山静脉一样的山路上,静心观察一切,聆听经石峪的溪流声,呼吸山林中树木的气味,加上自己生活与信仰在别人不能得到的安慰,可以去理解,这样的山,如同永恒,缔造出一种长远而又简单的元素,一种来自于人心里的信仰。
朴素,粗糙的路面,让大山之外的世界成为一种美丽无比的表象,具体着,也额外的存在着。
登临这样的山,感情是开放的。而这样的山赋有历史与宗教的底色如此浓重。很少能感觉到一种人神共欢的存在,虽然,宗教里,慈悲的定义是,与乐为慈,拔苦为悲。但是这样一座平和而不失威严的山,让人能够亲近但不失轻薄。
目睹如此多的古刹和铭文,任何的感觉都是一种没有穷尽的存在,心里怀揣着一些安静和克制,抚平长期的不安,发现,这样的时刻是不能预期的,只有真正来到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中才能够拥有。可是,又有多少的人让自己的私欲挂满整座大山?而大山也并不因此而有所负累,而大山的美,也不是一些所谓的铭文石刻能够附加的,反而,这样的风雅,是附庸了大山的本性的。那些可以剥离而去的附丽,只是证明了大山在人心之中的存在,以及所有人触及本性的思考。
山路陡峭。十八盘,南天门,玉皇顶。1545。http://s5/mw690/4cf5aa43gd7047319e274&690
这样一次精神的历练,让人以更平和的心态登临那极高之顶,而山,也在人性卸下更多的附丽和附加之物的时候,把人们送往一个极高之处。
清静而离欲,这似乎是不可触及的。可是,在极顶面临一切渺小的时候,妄自的骄傲,会因为山的无私和自己一路征程的历练而成为一种可以释怀的情绪,而非坚硬的生活所带来的强硬和倔强。
真正的陡峭,是大山,还是我们的危绝的盲目?真正的坚硬,是大山还是被腐蚀的生活?
举目,仰止。回首之时,一览众山之小。
几千年的旧梦,都延续在这样一条路上,圣人,先哲,帝王,平民,挑山工,还有菲薄的自己,都以这样的姿态登山。真正的山,在我们的心里。繁华的梦,一夜之间,也都会成为一些幻影,更何况,我们的梦并不繁华。只求在心里打扫出一席平静开阔之地,以盛放这大山所给与的宁静。
登十八盘的时候,看见岩上的四个字,问心朝山。这是在这泰山众多石刻铭文中,自己最喜欢的。甚至,唯一喜欢的。它并无“一览众山小”的恢宏广阔,也没有“五岳独尊”的霸气与雄浑,只是,它有着一种平和,一种朝圣者本该拥有和还原出来的平和。安静的思考,面对着这样一座精神的山,一座不再是要去征服的山。
极顶之时,发现自己登上的,并非极顶了。举目四望,苍茫而淡定。生命中的荒依然起伏的存杂着,而一切,又因自己内心的巨大的宁静而有了本来的模样。如果没有山的所在,这样征程上的我,将会依旧一无所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