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都市高2017届“三诊”作文解析(“书法”与“键盘族”)

(2017-05-10 18:48:16)
标签:

作文

分类: 高中作文指导

成都市高2017届“三诊”作文解析(“书法”与“键盘族”)

及考场作文选

成都市高2017届“三诊作文分析

四川省新津中学 贞鹏 

原题回放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者,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曾经,写得一手好字是很多人的梦想,在文明的薪火相传中,书法更作为一门艺术,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

 今天,无论是研墨润笔,或者拿硬笔书写,在很多时候都已经可遇而不可求。相反在键盘上敲打、在手机上按压已经成了大多数的常态”“失写成为了键盘族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分析

  首先,说一下打脸的事,我认为成都高2017届“三诊”一定会考漫画作文,“三”前,在课堂上,我给学生说三诊考漫画作文的几率100%。结果考了这样的材料作文,把我的脸打得稀烂看来,成都七中三诊模拟考试作文的导向性本次考试奏效,这一件很意味的事。

  其次,来谈谈作文的立意。本次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主要“手写书法中华文明的特色”,言外之意,书写很重要,坚持书更重要,出题者偏向于此。第主要当下键盘手患尴尬出题者对现代科技对传统文明的扼杀异化颇有微词。综合段,站在材料之上来看,主要讲传统文明VS现代科技,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更好传承传统文明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故此,在我看来,本次作文立意有三个角度1、力挺书写角度:坚持书写习惯,传承中华文明2批判现代科技角度:勿让现代科技阻碍书写文明,勿让现代科技对书写文明的异化;3、综合书写和科技角度:科技文明有何罪?关键现代人要保持书写的习惯。

   出题者潜意识来看,前两种立意最好,当然,第三种也可以,辩证思考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成都市2014级“三诊”作文审题立意参考

成都市石室中学 陈庆烈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书者,著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曾经,写得一手好字是很多人的梦想,在文明的薪火相传中,书法更作为一门艺术,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

在今天,无论是研墨润笔,或者拿硬笔书写,在很多时候都已经可遇而不可求。相反,在键盘上敲打、在手机上按压,已经成了大多数的“常态”,“失写症”成为了“键盘族”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如今这些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了国人的重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分析】

1、从命题形式上看,本次考试仍然是材料作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题目开放性较大,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

2、此次作文命题,也体现了命题者对今年高考作文的大胆预测,这对后期作文冲刺复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材料要求考生就汉字“手写”与“打字”谈自己的见解,因此,考生可从赞成“手写(继承传统文化)”、赞成“打字(顺应现代科技发展)”,或者辩证地看待“二者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三个角度去审题立意。

【参考立意】

一、赞成“手写汉字”:

(1)汉字书写,需要回归手写

(2)让传统书写技艺世代传承

(3)我们应重视汉字手写

(4)手写汉字,不应衰落的文明素养

(5)传统文化不可轻易抛弃

(6)莫让现代科技淹没传统文化

(7)“失写症”当警惕

……

二、赞成“打字”:

(1)不必恐惧“失写症”

(2)打字,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打字”成为常态未尝不可

(4)“打字”并不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

……

三、辩证看待二者:

(1)“手写”与“打字”同等重要

(2)“传统文化”应与“现代科技”携手发展

(3)在继承传统文化(技艺)的同时,还应兼顾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与需要

……

【写作提示】

 1、最好按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行文;

2、行文逻辑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3、审题立意时,最好能辩证地看待二者(“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与“现代科技的发展”)关系。

材料主要展示了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下,一些传统文化技艺正在逐渐被冷落的现象。该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技艺(文明)的同时,又能兼顾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与需要,这不仅是命题者提出的主要问题,也应是考生立意时的主要思考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