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高中作文指导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最近上海七宝中学的中考题目——请你谈谈对《愚公移山》这篇文章的看法,你是否同意将它从中学课本移出?牛瑞骐同学的考场作文《甚矣,汝之不惠》一时成为流传网络的雄文。被称为眼光高,被她看上眼的人与文不多的著名导演兼作家彭小莲看后表示震惊,她撰文,《15岁孩子的思考》。关于寓言《愚公移山》,你是否同意将它从中学课本移出这件事儿,你是怎样看待的?
请表明你的看法,并阐述你的理由。请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致敬传统,一脉相承
①你曾在我温馨的家门前,在我的梦里蜿蜒,在我的心里横亘,在我的坚持中绵延。
②《愚公移山》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寓言故事。它告诉了我们团结和坚持的重要性,团结,能克服生活上的高山,也能克服心理上的高山;坚持,能打败现实的敌人,也能打败心理的敌人。虽然愚公想移山的想法被视为愚蠢,但是他勤劳、坚持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战胜苦难,取得胜利的不二法门。因此,我认为《愚公移山》不应该移除课本,它是贯穿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宣扬的是一种精神,而不是让孩子去移山。
③为何有人认为《愚公移山》应移出课本呢?我想,有人认为愚公“愚”,而这种“愚”恰好是中国式教育的缺点。中国孩子只是一味被灌输知识,很多时候不会独立思考,不会变通,所以才引起广泛地关注。但我认为,愚公的“愚”只是一方面,但另方面容易被大家忽视,那就是愚公的“勤”。有人具有愚公的“愚”,缺乏愚公的“勤”,这使天资聪颖的孩子难以成才。所以把责任归罪于愚公的误导,这种看法以偏概全。其实不是愚公愚,是有人迁怒才是真正的“愚”。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依靠这种精神一路走来,由贫穷落后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愚公精神功不可没,长征精神、航天精神、女排精神等哪个离开过愚公精神?所以,愚公精神不但没过时,且应继续发扬。
④这样看来,愚公受到广泛关注不足为奇。人们想让孩子聪明伶俐没有错。看见大咖的成功,不能只关注个人的力量,忽略背后团队的作用。独生子女从小就对集体的作用不屑,为我独尊观念根深蒂固。不曾体会1加1大于2这个简单道理的重要性。所以才认为愚公一家的古板,不会变通,岂不知寓言揭示的是一种精神。从这个角度看,寓言引起关注是好事,提醒人们在新形势下要不要艰苦奋斗?要不要团队合作?
⑤如何让曲解不再继续?我想,正本清源,应从传统文化抓起。中央已下发文件,强调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学校也应强调艰苦奋斗和团队合作精神,建议社团组织开展讨论活动,但并不应诋毁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社区应结合青少年特点开展文化活动,普及科学知识。
⑥传统文化与精神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民族的血脉,它可能不完美、有缺陷有瑕疵,但不要忘记它对我们积极的影响。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致敬传统,我辈当一脉相承。
辽宁省实验中学北校2018届9班
【佳作点评】
1.内容上:文章始终围绕“致敬传统,一脉相承”这个中心和任务驱动要求展开论述。
2.表达上:①题目《致敬传统,一脉相承》表明作者的观点;②开篇用一个盒排比句式引出材料,形式新颖,然后引述材料,提出观点;③第3~4段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指出有人混淆概念,归罪愚公并揭示原因,辨析寓言产生的魅力与意义;④第5段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⑤结尾段再次重申观点,强化中心,表明态度。
3.发展上:①文章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因果关系,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彰显深刻;②能够按照任务驱动的要求构思行文,在对照比较中,阐述自己的观点,驳斥错误想法,充满思辩性;③文章以事实为依据,重在说理,以理服人;内容丰富,议论的观点清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