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历年 怀古诗 集锦
(2015-11-10 11:19:15)
标签:
教育 |
分类: 高中语文知识 |
中午在给学生讲完怀古诗欣赏技巧,觉得很有必要把历年高考题让学生见见出题方向。
[1990年]阅读下面文天祥的《念奴娇》,完成12题。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忽见荒城颓壁!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甲)!堂堂剑气,斗牛空以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乙)。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1、(甲)(乙)两处的文句依次是(D)
A、此恨谁雪细看涛生云灭
B、此恨凭谁雪看涛生云灭
C、此恨谁雪看涛生云灭
D、此恨凭谁雪细看涛生云灭
2、词中的“睨柱吞嬴”,指的是(C)
A、唐睢在秦廷胁迫秦王就范的故事 B、贾谊奋笔着文批评秦皇嬴政的故事
C、蔺相如在秦廷怒斥秦王的故事 D、荆轲行刺嬴政掷匕于柱的故事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
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是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1)、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1分)
(2)、词的上阙,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2分)
(3)、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武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2分)
(4)、这道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
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空闲之愁最苦。(意思对即可)(2分)
“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拯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
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1)燕子
(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
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
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意对即可)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0、(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
2009年(重庆卷)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⑴“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⑵“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⑴借代,反问。
⑵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2009年安徽卷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8、(4分)
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9、(4分)
手法:对比。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用典
(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