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欧阳修读书处”
(2009-01-13 17:45:58)
标签:
文学原创散文杂谈 |
因慕一代文坛领袖欧阳修的美名,多年来,我曾数次到“欧阳修读书处”寻访历史遗迹。今年适逢欧阳修千年诞辰,在这个特殊年份里,拜谒“欧阳修读书处”,更具非同寻常的意义。初夏的一天,我带着《欧阳文忠公集》,怀着朝圣般崇敬的心情又一次参拜了“欧阳修读书处”。
穿越马蹬古城遗址,沿千年古驿道前行,渐次进入龙巢寺的意境。在寺前残留的石碑基座前,我用想像还原着当年矗立在此的那座镌刻着“欧阳文忠公读书处”遒劲大字的巨型石碑。这座叠加着宋代以来无数达官贵人、骚人墨客、贩夫走卒崇敬目光的石碑,由于丹江库水的淹没而不知所终。我良久地伫立着,不住扼腕长叹……
在龙巢寺的废墟上徜徉,我想像着当年这里殿宇巍峨、古柏蓊郁、修竹环合、桂花飘香的情景,仿佛一步步走进了幽深的历史……恍惚中,我穿过古寺的三重院落,又走过一道角门,来到了寺后一个幽僻宁静的小院,西边两间青砖黛瓦的房子即为欧阳修的读书堂。轻风吹拂,竹林飒然有声,婆娑的枝叶一直伸展到窗前。院中的古槐和桂花树筛下斑驳的光影,爬满青苔的砖地上洒着薄薄一层米粒般的桂花,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三两只小鸟在枝头跳跃、鸣啭,衬得读书堂越发静谧。我屏住呼吸,久久肃立在读书堂前,惟恐惊动了欧阳修。此时,他或者在轻声吟诵,或者在凝眉思索,或者在专心习字,抑或正与诗僧谈诗论文……我猜想,一会儿起身踱步的欧阳修发现了我,该不会拒绝千年之后专程来拜谒他的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愚钝书生吧?与之倾心长谈,我也变成了身着长袍马褂的宋代书生了。也许,通过这次拜谒,我还真能得到欧阳修赐给我的些许灵气,从而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写出一篇篇妙文佳作。
欧阳修发奋读书的精神沾溉了一代代读书人,宋代以降,大批文人学士前来参谒“欧阳修读书处”。明代礼部侍郎、著名诗人彭凌霄多次到龙巢寺朝拜,并把建于宋的欧阳文忠公祠予以重建,吟《重建欧阳文忠公祠》诗一首:“频来金地访精庐,尽说欧阳此读书。置酒一壶先卜
求页
,看山四野胜环滁。有碑依砌苔全厚,无庙栖神树仅余。为建新祠遵治命,因思画荻泪盈裙。”明代万历年间进士黄儒炳途经马蹬时拜谒了“欧阳修读书处”,吟诗《题欧阳永叔读书处盖新建阁在龙巢寺后也》:“一自先贤浪迹余,青山丹水递相于。折芦漫拨灰中画,废笈从钞壁下书。十里峰峦新杰阁,千秋文藻旧精庐。登台不用南州望,访古依然六一居。”
附:
关于河南淅川县马蹬龙巢寺“欧阳修读书处”
几个需要说明的问题
1.马蹬:建于西周初年的一座古城。丹淅二水在城外交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战事不断,曾发生著名的秦楚丹阳之战和宋金大战。曾多次置县,唐、宋官府曾于此设置驿站。城内古迹众多。上世纪60年代末,丹江口水库建成蓄水,被淹没。
2.龙巢寺:建于北魏太和元年(477年),盛时有房屋120余间,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寺门前古柏夹道,周围竹林蔽日,下有江水环绕,西北万山叠翠。1971年因丹江口水库蓄水,被拆除。
3.“欧阳修读书处”:位于龙巢寺院西北角僻静一隅。欧阳修10余岁时从随州到马蹬投靠舅父郑生,在此度过了5年左右的读书时光。欧阳修成名后,龙巢寺僧人为纪念他,在寺门前古驿道边立“欧阳永叔读书处”石碑一座。明代礼部侍郎彭凌霄主持重建欧阳文忠公祠时,重立“欧阳文忠公读书处”大型石碑一座。该碑高约2米,宽约0.6米。丹江口水库蓄水时,被移民盖房所毁,不知所终。为了顺口,马蹬人把“欧阳文忠公读书处”习惯称为“欧阳修读书处”。本文采用习惯说法,也称“欧阳修读书处”。
4.七律《重建欧阳文忠公祠》:为明代礼部侍郎、著名诗人彭凌霄主持重建欧阳文忠公祠时所作。全诗为:“频来金地访精庐,尽说欧阳此读书。置酒一壶先卜
求页
5.七律《题欧阳永叔读书处盖新建阁在龙巢寺后也》:作者黄儒炳,明代顺德人,宋士明,万历年间进士。该诗为作者告老还乡时途径马蹬所作。全诗为:“一自先贤浪迹余,青山丹水递相于。折芦漫拨灰中画,废笈从钞壁下书。十里峰峦新杰阁,千秋文藻旧精庐。登台不用南州望,访古依然六一居。”此诗见于《清咸丰淅川厅志》等4卷。
6.有关欧阳修的传说:欧阳修曾在龙巢寺内读书的事,淅川马蹬一带可谓家喻户晓。淅川流传着许多关于欧阳修在龙巢寺读书的故事,较出名的有《欧阳修与马蹬龙巢寺》、《吃五豆》等。这些故事是欧阳修少年时曾在龙巢寺读书的有力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