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陆高尔夫区域差异

(2011-08-13 22:15:41)
标签:

高尔夫

国内地域差异

文化

分类: golf
最近的练习都是,长草区切滚、高抛和木杆,然后每支杆确定、稳定下距离。
 
高尔夫已经进入奥运会竞技项目,可是其在国内的发展却很受政府限制,当然,国家竞技项目的奖牌或许不缺这一块,并且中国的土地资源很宝贵,但如此多的球场面临大的风波,我们不得不担忧。
说道土地,我想就自己的微薄经验浅谈一下国内不同经济、文化程度地域的高尔夫差异
  全能代表-深圳是国内高尔夫的王国,走在街上很多人都是圈内人士,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来华的的高手也大多弥留于此,不论是技术的娴熟度,还是高尔夫文化的渗入都是国内大哥大。
(同类-北京)
球具的大陆窗口也在于此,东莞、深圳,不论是进口还是贴牌工厂,水货还是行货。
 旅游重点代表-云南是国内高尔夫旅游发展的圣地,旅游带动是一个大的渠道,当地的高尔夫人群也不少,并且素质较高。从全国各地聚集来的高手亦不乏,因为他们都看好这个大蛋糕么~
(同类-海南)
 人才区代表-湖南的高尔夫文化底蕴不低,湖南的高尔夫人才亦是如同湘菜馆一样渗透于全国各地每一个角落,从竞技到管理。当地的高尔夫球场和人群不成正比,球场和练习场可谓供不应求。
(同类-江西)
 潜力代表-山西是一个人富地不富的地方,高尔夫文化刚刚兴起,高尔夫人群的带动也大多来源于北京,球场、练习场亦是入不敷出,能不踩三轮就能很厉害了。
 好啦,时间紧凑,就此搁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