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谈“渗透性学习”
(2012-01-09 17:08:28)
标签:
学习知识兴趣视野人才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 |
近日在清华大学的时代论坛上,杨振宁教授就教育与学习问题谈了一些重要意见。
他说,人生非常丰富,有很多方向,应努力涉猎广泛的学科知识。
他认为,中国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要比美国的学生好得多,但中国的教育最大的缺点是太偏重训导。训导就是老师给你设定课程让你去钻研,不要去管别的事情,这让中国学生有个很大的缺点:太注重专一,不管闲事。
杨振宁主张“渗透性学习法”:多听各领域专家学者的讲座;多和同学、朋友讨论问题,交流思想;多去图书馆看书,那里有科学、人文、艺术方面的最新知识;尽早明白自己对哪个事情特别有兴趣,特别有能力,就培养这个兴趣能力的再发展。
杨振宁对于我国教育“太偏重训导”的批评,很有道理。这种弊端存在已久,我们习惯于自上而下的灌输,从满堂灌到整天灌,关注书本甚于一切,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更谈不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其结果是,学生学习的快乐度越来越低,知识面越来越窄,生长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小。
问过一些同学,你有什么爱好?许多人竟然答不出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教育模式,把孩子的个性磨圆了,塑造了“寡趣的一代”。寡趣的人是不快乐的,而且很可能是迷茫的。
问题如何解决呢?
我以为教改要减少“规定动作”,增加“自选动作”,引导学生开阔视野,自主探究、自主成长。视野开阔了,才可能发现自己的长项,确立一生的努力方向。要变“训导”为“引导”——包括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从单一的“训导”式教育转向自主的“渗透性学习”,将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样的,成才的道路也是多样的。硬要百花园里都开一样的花,那怎么可能呢!那能够不痛苦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