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2018-08-26 21:54:20)
标签:

杂谈

图片

游记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一路向西 ,抵达了我们此行的最终目的地拉萨。       
       在拉萨河南岸看到了布达拉宫,夕阳下的布达拉宫金光熠熠,仪态端庄、威严,他的存在诠释着这座高原名城的神圣与庄严。
       熟悉的拉萨,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建筑。再到拉萨,如同回到了家,计划在这里逗留三两天,从不同的视角再看看这座熟悉的城市。正好赶上西藏自治区的旅游季,政府推出了景区免票措施,所有的景点或预约或排队都可以免费进入。实际上拉萨游客最集中的还是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游客如潮,人头攒动。我们尽量避开这两个人流集中或者需要预约和排队的地方,在布达拉宫广场、八廓街、林廓路、宗角禄康、小昭寺、罗布林卡等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壹  布达拉宫

       首先要看看布达拉宫,这已经成为了自己与拉萨不变的约定。
       每次到拉萨都要寻找不同的角度仰望这座位于红山之上的巍峨宫殿,布达拉宫作为雪域圣城的伟大建筑,无疑是西藏这部巨大书卷的封面。她给每一位走过她身旁的人提供了一个仰望的标高和仰望的理由。只有仰望,才可以体会神圣宫阙的宗教意义和精神所在;只有仰望,才可以解读西藏“后布达拉宫”时代的历史变迁;也只有仰望,才可以真切地领略这组宫堡式建筑的雄伟和庄严。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吐蕃王朝的建立和布达拉宫的落成,标志着西藏社会和历史进入到了一个新时代。在此之前,高原统治权在摇摇欲坠的象雄帝国手中,他们的先辈们建立了覆盖整个西藏乃至川西、青海、南亚部分地区的大帝国。后来各地番王崛起,逐渐削弱了象雄帝国的权威,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松赞干布建立吐蕃后曾经为了稳固政权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象雄王李弥夏,等到自己在拉萨站稳脚跟,他从布达拉宫号令挥师西进,在妹妹内应、配合下重创了象雄王朝,致使雄霸高原千年的王朝虽存犹亡,为其后代彻底灭亡象雄奠定了基础。
       在布达拉宫,二十四岁的松赞干布时迎娶了文成公主,二十四岁!正值青春荷尔蒙分泌旺盛期,跟当时强盛的唐帝国联姻不仅是政治的需要,是光耀子孙的大事情,更是生理上最大的需求和满足。而且这不是桩求来的婚姻,是打出来的。文成公主的老爸李道宗作为皇室宗亲一直为大唐镇守北部边关,到了西南边境被吐蕃骚扰,又赔出了个爱女帮助李世民的唐帝国稳定边防。尽管年轻的藏王英武有作为,为迎亲又扩建了布达拉宫,给公主入藏生活提供了更为优越的条件,但送亲到柏海的李道宗看着绝尘而去的公主儀驾,心里恐怕也会五味杂陈,不是滋味。而这时的松赞干布心里很爽,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可谓是意气风发,他所说的“筑一城”,指的就是布达拉宫。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布达拉宫最早建于公元七世纪,由于天灾、人祸及时间的磨砺,吐蕃时期的建筑已经大多被毁。在布达拉宫一千三百年的历史中,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吐蕃王朝时期,从公元七世纪初到公元九世纪中叶,大约两百年时间。松赞干布领族人定居拉萨之后,他所创建的帝国存续了十代,在位时间最长的是赤德祖赞享国五十一年,最短的牟如在位只有二十天,十代番王平均在位时间二十年。吐蕃王朝时期,佛教主要在宫廷中传播还没有形成遍及高原的藏传佛教,布达拉宫是真正意义上的王宫。这一时期布达拉宫规模宏大,红山内外围共有三重城,大小宫殿一千间。第二阶段是吐蕃解体之后到五世达赖喇嘛之前,从公元九世纪到公元十七世纪大约经历了八百年时间。由于末代藏王朗达玛大肆灭佛,西藏社会分崩离析,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布达拉宫在这时期遭到了破坏,或毁于战火,或毁于雷击等自然灾害,布达拉宫残墙断壁比比皆是,满目疮痍。第三阶段从公元十七世纪中叶开始,确立了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地位,开创了和硕特汗国政教合一政权,在固始汗和五世达赖喇嘛的共同主持下,大规模重建布达拉宫,之后经历代达赖喇嘛的不断建设,形成了布达拉宫今日的规模。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布达拉宫还是藏地建筑的代表和集大成者。藏地建筑有着独特的形式及风格,给人留下了古朴、粗旷、庄重的美感和视觉冲击。为了增强建筑的稳定性、保暖抗风沙以及防御功能,藏地建筑外墙都是采用下部宽上部窄的收分方式砌筑,收分角度大约在五度左右。同时为了减轻墙体的荷载,使用当地出产的边玛草砌筑墙体上部,不仅起到降低墙体自身重量的作用,还获得了很好的装饰效果。布达拉宫依山建造,有白宫、红宫两大部分和与之相配合的建筑组成,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也是西藏存世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
     

贰  八廓街

       在拉萨,八廓街是每天必须去的地方。
       如果说到拉萨布达拉宫是不得不面对的存在,只要你身在拉萨,就无法对其视而不见;那么八廓街应该是不得不趋步探访的秘境,需笃定一颗虔诚的心,徐步前往才可以领略其中的奥妙和精髓。这次,沿着拓宇路走到路的尽头,正对着大昭寺广场,通过安检进入后,立刻融入了一种庄重、神秘的宗教氛围之中。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八廓街不仅仅是一条商业街,而是一条充满宗教仪式的转经路。在藏传佛教中,转山、转湖、转寺庙被赋予了神圣的宗教意义,而八廓街是西藏最为神圣的转经路,在藏民族的心中,拉萨是世界的中心,而围绕着大昭寺沿着顺时针方向转经就是围绕着释迦牟尼所进行的法事活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八廓街一周长约一千米左右,围绕着大昭寺有四根高高耸立的塔钦(经幡),来此朝圣的人们沿着宽约二十米的街道上从塔钦外侧顺时针漫步,两侧的店铺异彩纷呈,颜色艳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商品,唐卡、铜佛、转经筒、酥油灯、藏刀、鼻烟壶等等一应俱全。如果说八廓街也是旅游景点,但我告诉你,八廓街的旅游商品绝对是独具特色,有别于国内其他景点的千篇一律,没有丝毫的进取心和地域特色。在八廓街,商客来自五湖四海,有的甚至来自尼泊尔、印度,他们的带来的商品不仅具有本民族特点,还容纳了雪域高原的习惯和独特的内涵,因此八廓街除了朝圣的意义之外,又多了热热闹闹的商业气息。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在八廓街,走在朝圣的人流中,就会有一种被裹挟着前行的感觉。如果你想逆向而动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在左右着你。在西藏佛教徒转街都是采用顺时针方向,据说笨教信仰者与之相反,是逆时针转街。八廓街是佛教僧徒的“圣路”,即为“上天之路”,在这条路上行走你可以直达天庭与佛陀心灵沟通。我觉得作为一个非宗教信仰者,你在八廓街上可以闭上眼睛听声音,可以静静地聆听身边走过的每一个人的脚步声,杂沓的脚步声具有非常强烈的仪式感;也可以睁开眼睛看每一位从街上走过的人,从他们庄重的表情中可以体会到宗教的意义和力量。


叁  小昭寺

       从八廓街出来,安步当车走到了小昭寺,尽管已经来过拉萨多次,但参访小昭寺还是第一次。
       小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之中,与大昭寺并称“拉萨二昭”,“昭”藏语为“觉卧”,意思是“佛”。由文成公主奠基而成,最初寺庙的主持也来自内地。因此,小昭寺应该是拉萨城建城之始就已经有的建筑之一,也是西藏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其后多次焚毁,又数度重建。我们所看到的小昭寺规模不大,占地面积约四千平米,是一组具有典型汉地元素的寺庙建筑。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小昭寺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有关,据说当时唐王送来的各种嫁妆不胜其数,为了安置这些物品,特别是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历经一年多时间建起了小昭寺。据说世界上只有三尊释迦佛祖的等身像,分别为八岁、十二岁、二十五岁,而文成公主带来的这尊十二岁佛祖等身像弥足珍贵,当时就应该是罕见的国宝级文物。唐朝廷派了两位大力士参与运送佛像,分别为贾伽和鲁伽,他们一路风尘运送佛像到小昭寺处,车辆陷进了沙地中,再也无法移动,文成公主认为这是天意,决定就地建寺供奉,于是就在佛像的落脚地建起了小昭寺。松赞干布去世后,笨教实力一度取得优势地位,其子藏王芒松芒赞又担心唐朝派兵索取佛像,将佛像封闭于大昭寺的密室中。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末代藏王朗达玛灭佛时,小昭寺遭到了毁灭性破坏。不愿还俗的僧人被杀害,佛教经典或被埋被焚,或投入河中,寺庙被封,人去屋空。直到藏传佛教进入到后宏期,据说是印度大师阿底峡入藏传道的时候,小昭寺才有恢复了生机,得到了修复,并延续香火至今。
      


肆  罗布林卡

       去了罗布林卡,沿着罗布林卡路一直向西,走到路尽头就看到了一座巍峨的大门,这就是著名藏式园林罗布林卡。“林卡”意为园林,是一组受高原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西藏佛教美学思想以及造园理念的影响建设和发展起来的藏式园林。位于拉萨是西郊,曾经是历代达赖喇嘛的消夏理政的地方。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罗布林卡一带原来是片灌木林,拉萨河故道经过这里,风景秀丽,野趣盎然,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经常来此搭建帐篷消夏。后来清朝驻藏大臣在这里建了一座凉亭宫(十八世纪四十年代左右,清雍正年间),七世达赖喇嘛也建起了一座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宫殿格桑颇章宫,这就是罗布林卡的起源。之后,历代达拉喇嘛都不断经营和建设罗布林卡,到十四世达赖喇嘛,历时两百多年的建设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和样貌。
       罗布林卡占地面积三十六万平米,相当于北京故宫的一半。主要建筑包括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久颇章等宫殿等,全园分为三个区:东部包括入口和威震三界阁及花园花园;中部核心区主要由宫殿组成;西部是自然野趣的金色林卡。整个园林注重绿化,追求树繁草茂的自然氛围,其绿地占全园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高大的藏青杨林中种植松、柏、榆、柳等树种,茂密清幽,深邃自然。罗布林卡距离布达拉宫不远,在园区内可随时仰望高大巍峨的布达拉宫,园区的正门向东面向布达拉宫,使两者形成呼应,相得益彰。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罗布林卡的主人达赖喇嘛集政教大权于一身,因此这里也是处理日常政务和会见驻藏大臣、僧俗官员以及决策政务的场所。在主要宫殿建筑旁,还建有各机关的建筑,起着政教权力机关的职能。
罗布林卡是藏式园林的典型代表,尽管整体上看这座园林比起内地的园林稍显简陋和粗旷,但正是这种特色才是真正的藏地园林的代表作。一九五三年那个风雨激荡日子,十四世达赖离开了这里,从此这里再也没有一个固定的主人,如同北京故宫一样诺大的园林归属于普普通通的百姓,只要你有兴致就可以进来参观、游览,这也许是个幸事,试想,如果帝制年代不变,我们普通老百姓能进到故宫参观游览吗?如果罗布林卡的主人还在,我们能随意踏入这块象征着高原最高权力的地方吗?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飞机腾空而起,离开了拉萨,再一次与高原告别。
       挥一挥手,意味着曾经拥有!似水的流年,物是而人非。回顾自己二十年来多次踏足高原,每次离开的时候都会有不舍、有承诺,每次都会确知自己还会再来。但这次离开感觉不同,少了意气风发的豪迈,少了壮志凌云的思绪飞翔,似乎有了些许的伤感和无奈;我知道,一定还会再来,但再来时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心态和心情。想起二十年前自己第一次来高原、来萨拉立即就喜欢上了这块苍茫的土地,那蓝天白云,那雪山峡谷,那高山流水与密如蛛网圣洁湖水都令自己找到了归属感。甚至,曾经一度臆想自己这把老骨头就放在这片苍茫的世界中,等到自己耄耋之年找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方面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小孩子,把积蓄投入到大山之中的教育;另一方面,还可以每天望着雪山发呆,面对精彩纷呈的高原回顾自己的并不精彩的人生。驾崩前嘱托乡亲们将自己放在雪山脚下。但…,似乎这种臆念又过于功利和自恋,你又能修多少功德?能为高原及高原上的人们做些什么?凭什么雪山圣湖要接纳你这个凡夫俗子?想到此又只能作罢!
       但是,我知道自己与高原、与雪山、圣湖又有割舍不掉的情怀。我只能承诺我还会回来,再回来祭拜和仰望这片令我魂牵梦绕的雪域高原!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滇藏行之十一:结束在拉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