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草原行记
诗一: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
诗二: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
诗三: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离开了呼和浩特,我们默诵着古人留下的优美诗句,踏上了真正意义上的草原之行。
从儿童时代起就对草原充满着期待和遐想,那快马弯刀的彪悍勇士,那疾风暴雨般的马蹄之声,那卡通般的蒙古包,那接天连日成片的牛羊以及悠扬高亢的牧歌等等都令我向往。后来那一部长篇小说《狼图腾》,其娓娓讲述的草原狼的灵性和精神更让自己心潮澎湃,心向往之。因此,此时此刻我是带着敬仰的心情去朝拜这块曾经诞生了匈奴、契丹、蒙古等大名鼎鼎的民族的地方,是带着一种虔诚的心态去感受草原所诠释的、不同的生存形态。相信,在草原上我们最终将与天地融合在一起,感受到天苍苍野茫茫的壮丽而苍凉的景色。
草原是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也是草原民族的精神家园。纵观中国历史,有多少草原雄主带领他们的勇士金戈铁马、纵横南北西东,他们用最简单而又无比强大的力量摧毁一切抵抗,建立了不朽的丰功伟业。北魏、西夏、金、元等等都是草原民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尽管在大汉族的史书上有意淡化和曲解这一段段的历史,但是在我们的记忆中,草原民族的辉煌永远也不能被抹去,他们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当中。因此,我们发现很多有趣儿的现象,汉民族被人类学定义为蒙古人种,在俄语和阿拉伯语中“中国”的发音是从契丹民族的名字而来。而汉字中“美”是“大”和“羊”两个字的组合,羊大为美,说明了汉民族的文化中渗透着游牧文化的审美情趣。
实际上,我们汉民族的体内始终流淌着草原民族的血脉。据史学家考证,我们自称为
“炎黄子孙”,而炎、黄二帝都是游牧民族,后来炎帝族入主中原,开始以农业为根本的生存方式,并在农业文明的催化下逐渐壮大起来。在此过程中炎帝族中的一支与黄帝族不断冲突,终于在公元前4600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战争,最终黄帝率领的草原铁骑打败了炎帝族,炎黄民族才最终统一并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
一、草原之路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我们搜索着脑海中关于大草原的记忆。响在耳畔的“草原之歌”,多么的雄浑,多么的悠长,令我们感同身受。这就是大草原的魅力,而我们此时此刻正融入其中。似乎进入了童话世界一般,天高云淡,在茫茫的大草原腹地,天地之间的距离消失了,我们也融化在这天地之间。风吹拂过草原,一阵阵的热浪掠过我们的脸颊。大朵大朵的白云在低空游动,单调的草原突然生动起来,这就是大草原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












二、草原人家
草原一望无际,地形舒缓而起伏。当我们行驶在一片高地上时,视野极为开阔。我们看见了蒙古包,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星星点点地散落在草原上,这就是游牧人们的家。我们驶离主路,驶向一座孤立在草原上的蒙古包。过去只是在城市的边缘地带看到过以旅游为目的的这类住所,现在或许游牧已经不是草原民族的主要生活方式,但是这些真正坐落在草原上的蒙古包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自然、陌生、精致都是我们接近这座蒙古包时的第一感受。这是一个蒙古族家庭,父母和一对儿女。看着我们这一行雄赳赳的不速之客,主人表现出了自然并且具有有亲和力的待客态度。我们在这座蒙古包里里外外尽情地浏览,并同这一家人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三、多伦人像
多伦,源于蒙古语“多伦诺尔”,意为“七个湖”,因曾有七水泊(现已干涸)而得名。这里是北京的风沙源,因此我们对这个地方并不陌生。我们从北向南穿越了多伦全境,草原风情依然是这里的主基调。由于偏僻、气候恶劣,这里的看上去非常的贫瘠和荒凉。我们停在一个破旧、荒僻的小村中,村中道路泥水翻腾,房屋也多为泥土打造而成。正值中午时分,村口空空荡荡,但是不多时就有村民陆陆续续围拢过来,毕竟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村中很少能见到这么多的外来客。





四、坝上牧歌
京北丰宁有一块被称为“坝上”的草原,这里美景天成,是牛羊马群的天堂。我们从这里匆匆而过,没有停留,只留下了这几张照片。据说这里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地,是夏天避暑的好地方。





五、征询答案
茫茫的草原之上(大约是在苏尼特左旗境内),有一座突兀矗立的山丘,当地人说这是成吉思汗的化身。正面看上去,的确有点象一个威武的勇士头像,还留有长长的胡须。由于我们匆匆而过,回来经过反复查证也没有查出这是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因此将不同角度拍下的照片上传于此,请知道的朋友指点。



四天的草原之行,我们零距离感受到了这片广袤土地上的草原之魂。这种魂的内涵并不是一望无际的视觉冲击,也不是牛羊成群、马蹄声声的生命灵动。而是当你站在草原之间,似乎能够听到的一个个顽强民族的脚步声,它们是在狂风和暴雪中依然昂首挺立的一个个草原民族的不屈的精神。腾格里(蒙语的“天”)庇护了这里的生灵,教会了他们(它们)生存的本领。站在这块土地上,幻觉中出现了最具生存本能的草原狼。这是草原中最具有生存感悟的生命,它们的执着、顽强、凶残都令我们震撼,是他们教会了草原民族生存本领,让这些草原民族一次次地走出草原,又一次次地回归草原。
当我们在不经意间离开草原的时候,这次旅行经历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当中,不论我们走多远,不论我们多么的世俗,这里的洁净和自然、雄浑和顽强都将永远地印刻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