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很高,天空晴朗,无风。
位于新疆火焰山南麓的高昌古城,热浪蒸腾,酷热难耐。景区入口处人潮涌动、杂乱无章。当地的商贩起劲地兜售着各色旅游商品,我们几乎是被拥挤的游客裹挟着进入了这个陌生而奇特的高昌古城。
、


进入古城后,眼前一片苍凉,面对着这些颓废并且苍凉的历史遗物,心底涌动的好奇感顿时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法言传的震撼。面对着眼前的残墙断壁,我们无法想象当高僧玄奘途径这里时,会是什么样的景象?难道这就是那个连接中原、中亚、欧洲的枢纽、西域最大的“国际商会”、宗教中心和丝绸之路上的重镇高昌古国的首善之区吗?的确,此时此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那个曾经繁华、曾经商贾云集的“回鹘高昌国”都城遗址。


在高昌古城,一个久已消失的国家出现在面前。现在的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国家已经在十一世纪灭亡。是残酷的战争将这个有着一千五百年历史的国家从这片土地上抹去,干燥少雨的恶劣气候又在七百年的时间内将这个西域曾经的“繁华之都”剥蚀的体无完肤。历史上,对高昌的记载是从西汉开始,从公元前一世纪西汉王朝选择了这片“地势高敞,人庶昌盛”地方屯兵,并名为“高昌”之后,汉族人、吐蕃人、回鹘人、蒙古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过生活的足迹。西汉大将李广利曾率领部队在此屯田,唐代高僧玄奘曾在此传诵佛法并与高昌国王结拜为兄弟。公元五世纪中叶至七世纪中叶,在这个狭窄的吐鲁番盆地中,曾经先后出现四个独立王国,分别是阚氏、张氏、马氏及麴氏高昌。曾经有一个高昌国国王(麴氏高昌的第十代国王)麴文泰,他看到了很多商贾从他的领土经过往返于大唐和西域之间,于是便勒索往来商贾封关扣税。唐太宗为了维护丝路的畅通,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大将军侯君集率军攻高昌,结果吓死麴文泰,其子被迫投降。由此可见,高昌国曾经是西域物华天宝的商贾要道和富裕之都,也是中世纪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据点。


历史不能复制,当这个西域重镇曾经繁荣、昌盛之时,何曾想到这种兴盛与昌盛仅仅是历史时空上的一个节点;历史也不容许推论,高昌古城的消亡并不能代表一个王朝的兴衰,也并非这里的先民所能挽留。如果这里的国家早一些步入民族大融合的环境中,或许这里的文明不会消失;如果地貌的变化和人类的活动没有改变这里的气候条件,或许现在这里依然会牧草丰美、牛羊成群;如果当年的宗族纷争能够早日化解,或许这里依然会车水马龙,商贾云集。但遗憾的是这些都是推论,历史并没有按照我们的推论续写,而是在某个时段上戛然而止。当我们站在满目疮痍的古城面前,一切历史的刻痕都变得残酷和无奈。现在,在这里已经看不到昔日的繁华,我们也分辨不出这些高耸的夯土台代表着什么,但我们能感觉到这些拔地而起的黄土在向我们述说着一段人类的特殊历史。穿越了时空界限,跨越了种族隔阂,人类见证了这样一个国家的兴盛和衰落,也品尝了人世间的苦难。现在这里已成为历史遗迹,岁月模糊了历史的面目,剩下一些隐隐约约的轮廓。斑驳的残墙断壁面目全非,它以一种极具苍凉感的冲击力,不断地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天空湛蓝,一层薄云从天空飘过,幻化无穷,给我们的视觉中增添了无穷的变化。我用手轻抚着这些斑斑驳驳的遗物,一片片泥土滑落下来。高昌古城的历史就像从天际边匆匆划过的闪电,尽管仅仅是一闪即过,但是它终将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我们可以挥别这个带有苍凉和历史厚重感的地方,但是这里所讲述的故事一直在延续,不仅令人扼腕叹息,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