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挣来一屋子的鞋,可比妈妈没给买那双好多了
标签:
生活杂谈时尚 |
今天本来应该更东京中古店攻略的,不过我昨天看了和菜头(微信号bitsea)的最新推送,有些想法想跟你们分享。
菜头叔这篇文章叫做《走兽棋和电动火车》,说小时候过儿童节非常渴望得到一套电动火车,但因为价格太昂贵,最后父母给他买了一套走兽棋。
此后的三十年里他一直不曾忘记心爱的电动火车,哪怕后来从朋友手里得到了这个礼物,却依然觉得童年的遗憾无法弥补,这不是他真正想要的东西。
三十年前当菜头叔还是个有头发的青葱少年时,那时那刻当下的那套绿色铁皮电动火车,对他而言代表着一个孩童最炙热最纯粹的情感,今天人到中年的他这样写到:
而等我变成为一个大人之后才知道,人生里有太多电动火车。无论你多么渴望,无论你多么努力,无论你如何哀求诅咒,电动火车总是会安安静静、坚定不移地驶出你的生命。在成人的世界里,你最终可能连一盒木头做的走兽棋都不会有,更没有人会要求你一定要接受。他们只是冷冷看着你,说出如同诅咒一般的话语,告之你不可更改的结局,以及无处不在、坚不可摧的实用空间。
菜头叔的问题很好,知识渊博又幽默,他的公众号只要有推送都是我会第一时间打开看的,只是这一次聊的话题我跟他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小时候想要的东西没能得到,我想应该是每个人(maybe除了王撕葱之流)在成长路上都经历过的吧。
在我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发生在初中,那年圣诞节爸妈带我去朋友家里参加party,回想起来还蛮洋气的感觉。
因为不是太远,当时我们三个人是走着去的,穿过一个地下商场的时候我的眼光被橱窗里一双鞋吸引住了,再也无法离开。
说真的到今天对那双鞋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只记得好像是彩色格子的类似于今天流行的一脚蹬。当年物质还是比较贫乏的,我所听过最大牌的就是达芙妮,商场里主流的鞋子都是黑色,偶尔有个棕色就算很时髦的了,很少见到彩色的鞋子。
价格应该也是不贵的,因为那种地下过道商场也不是什么高档场所。我盘算着圣诞节要礼物应该不过分,加上最近一次英语考试成绩挺好的,就开口想要这双鞋。当年还是个小胖妞的我觉得要是能穿上它,那肯定是时尚时尚最时尚的,一定会走路带风似魔鬼的步伐。
可当时我妈就是不给买,理由是:“你已经有太多鞋了”。
这件事到今天也是桩无头公案,我记得自己那会儿就两双鞋:一双黑皮鞋平时穿的,一双运动鞋体育课穿的。当年我们的鞋真的都是要穿烂了脱胶了还要拿去补,实在补不好了家长才会给买下一双的。
但我娘就坚持说那时候我有很多鞋云云,总之就是不肯买。
今天说这个故事丝毫没有责怪她的意思,因为我早已释怀了。站在她的角度我可以理解,因为当年并没有“女儿要富养”这种说法,艰苦朴素还是主流文化中金光闪闪的价值观。
他们自己的父母在物质上是更加贫乏的,后来依靠自己努力学习和奋斗过上了在当时还算不错的生活,但非常担心下一代因为物质丰富起来而“变坏“,而”堕落”,所以要时不时加强艰苦朴素的教育,不能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他们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当时也没有那么多先进的教育理论,也只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做了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
是的,这些我到今天都能理解,但当时的小胖腻是什么心情,小伙伴们都能想象得到么?
妈妈甚至都不让试一试,直接很不耐烦地说不能买,然后拉着爸爸就走开了。
我站着橱窗前不肯走,痴痴地盯着那双鞋。我觉得妈妈不会那么残忍的,她自己也是女人也很喜欢买鞋的啊,这双鞋可比她买那些便宜多了啊,为什么就不能买给我呢?
我以为他们一定会回来找我,看到我真的这么喜欢就给买了,过了一会儿妈妈果然回来了,但事情不是想象中那样,她怒气冲冲地指着我的鼻子吼了一句:“你走不走?不走我们就走了,你就一个人站在这儿吧!”路人们纷纷扭头看热闹,连附近的店主都走出来张望。
当下是没有得到心爱之物的委屈,以及在路人面前被咆哮的屈辱交杂在一起,我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
因为站在那边给人看很丢脸,我就隔了五米的样子不情愿地跟在他们后面走,边走边哭。一开始还是小声的抽泣,到后来越哭越大声变成边走边嚎啕,也完全顾不得路人的眼光了。
透过眼泪我盯着前方妈妈模糊的背影,心想她怎么会这么狠心,听到自己的女儿在后面都嚎成狗了,连头都不曾回过一下。
到了父母朋友家里我还在哭,人家唱歌我在哭,人家吃东西我也在哭。现在回想起来参加party的人也算倒霉啊,好好的圣诞节给一个熊孩子搞成这样。
叔叔阿姨们轮番过来过来安慰我,可每说一次这个故事我就哭得更凶了,搞得别人纷纷去劝我妈:“就给孩子买了吧,大过节的嘛,也不是什么贵东西。。。” 不过我妈那个牛脾气上来了就是谁也劝不动,坚决扛着就是不买。
后来呢,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再后来的一段岁月里,每次跟妈妈吵架我都会拿这件事情出来说,然后就会陷入:
--“你那时候有很多鞋了!”
--“不是吧,当时我就两双鞋!”
--“。。。你还有很多事情对不起我呢!”
这种无聊的纠缠。
但是朋友们,这个故事并不是要控诉我娘和当年的教育方法的,我跟她早已达成和解。她犯过一些错,我也犯过一些错,我们都做过一些自私的事情,然而我毕竟是她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我们在多年的互相伤害中慢慢学会去互相理解和尊重。
这个故事没有终结于一个小胖妞为了心爱的鞋子哭成狗,以后就永远成为心底无法磨灭的烙印。实际上就连这双鞋本来是什么样子,我都记不真切了。
因为人到中年的腻,已经拥有自己的一整个房间的鞋了,高跟的平底的运动的休闲的。从早年的追求数量到如今的追求品质,慢慢提升着自己的收藏。妈妈来的时候也会看我的鞋,看到喜欢的就感叹自己脚太大穿不下,我就送给她自己新淘来的古董包包。
在那个阴冷灰暗的圣诞节晚上,我坐在别人家的派对角落里抽泣,想不通为什么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跟当年得到走兽棋而不是小火车的菜头叔一样绝望。
成长让他感觉被现实逼着丢掉天真,丢掉幻想而被迫去接受成年人的实用主义,而我却恰恰相反。
生活永远也不能失去天真和幻想,但要把幻想变成现实,你不能指望任何人把它送到你手上。
人说父母是这世界上唯一会无条件爱你的人,但其实在保障你基本的健康和教育之外,他们给你什么都不是理所应当的。给了你的要感恩,没有给的别记恨。
我的父母在物质上并没有给过很多东西,但给了一份非常宝贵的独立自由的精神,这值得我永远感恩。
他们让我明白喜欢的生活要自己动手去创造,不要寄望于任何人。
而我也觉得小时候的物质贫乏是种幸运,因为一个人要是生下来就泡在蜜罐子里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ta不体会到这些东西有多珍贵,所以有些人整天在买买买依然会感觉空虚。
而只有当你尝过苦的东西,再吃到一点点蜜就会觉得很甜,幸福感会油然而生。尤其是当这一切,都是你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
菜头叔那篇文章下面的评论说出了我的心声:
上中学时我恨死了政治课,但却牢牢记住了里面的一句话:“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你想穿心爱的鞋,
想骑心爱的自行车,
想跟喜欢的人在一起,
想按自己舒服的方式生活。
你不要为不值得人去委屈自己改变自己,
你不要按照别人的意志去做选择,
你不要变成自己都不喜欢的那种势利的成年人。
那么就从当下开始努力,做好你每一天该做的事情,因为不会有人来把这一切放在你手上。
相信我,自己挣来的一屋子的鞋,可比妈妈没给买那双好多了。
我的美鞋视频链接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kdnw1_ZwYo/
碎碎念时间
每一对母女都在相爱相杀中一起成长,学习如何去做“人家的妈妈”和“人家的女儿”,也许我们的故事会给到一点启发,祝福你们都会越来越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