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忽忽,终于转载完毕!想来同学们的问题(学英语有何秘诀?),蜀黍也就不需要回答了,因为答案就在这五篇文章里~~
五篇文章,均转载自谢鹏雄先生的《书缘不灭》,这本1996年出版的书,蜀黍买过好几十本,有些送给了同事,有些送给了粉丝,还有些包得漂漂亮亮地送给孩纸们作为大煞风景的生日礼物!到现在,书架上还存着好几本~~我相信,哪天送光了,我会到书店里再买上一批,继续送给身边爱看书或不爱看书的朋友们........
评论里,蜀黍目测不少同学对谢老师的文章,赏爱有加,好,蜀黍就再敲上一篇计划外的Bonus ,与大家共享~~
【家庭图书馆】
~~转载自谢鹏雄《书缘不灭》
外国有些“读书家”(extensive reader)终生以读书为乐,靠读书而成“家”~~成为书的专家。其中有一支流派,成为今日“图书馆学”的专业人才。
在各种图书馆学中,有一种“家庭图书馆学”,专门研究在一个家庭里,应该放些什么样的书;或做为一个文化人或知识人,至少要读过些什么书才合格。
话虽说得简单,但要成为一个文化人,需要读些什么书,书名列举出来,也是很吓人的。譬如法国[贝尔纳彼奥]所拟的“La Biblothegue Ideale”(理想图书馆)将一个文化人需要阅读的书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为“世界文学”,第二大类为“小说至漫画”,第三大类为“历史及知识”。
“世界文学”粗分为德、美、拉丁美洲、英、亚洲、东地中海、西班牙、中欧、法国小说、法国恋爱小说、法国诗、意大利、葡语文学、北欧文学、俄国小说等十五项。每一项设定,如果从这一项选十本书,书目为哪十本,如果选二十五本为哪二十五本,及如果选四十九本又为哪四十九本。
“小说至漫画”大类,又分为冒险小说、历史小说、游记及探险记、幻想及魔术、语言游戏、回忆录与自传、日记与笔记、书信、戏曲、作家及作品、推理小说、科幻小说、短篇小说、小品文字、评论、艺术、音乐、摄影及电影、儿童文学、漫画等二十项。
第三大类“历史与知识”又分为历史名著、传记、战争、暴乱与革命;未解明的事件、政治、哲学、宗教、科学、仪式风俗、生活科学、食物等十四项。
试以“亚洲”项为例,若选十本,则里面有《红楼梦》、《阿Q正传》及《唐诗选》,其余为日本的《芭蕉俳句集》、《源氏物语》等五册及其他国家的作品~~其中也包括一本洋人所写的《古代中国性生活》。若选二十五本,则中国的著作增加《浮生六记》及《水浒传》及巴金的《家》。增加到四十九本,则中国书又多了《拍案惊奇》及《聊斋志异》、《郭沫若自传》、《寒山诗集》。
再以英国文学为例,选十本则有《爱玛》、《呼啸山庄》、《纳西斯舰上的黑人》、《大遗产》、《尤利西斯》、《济慈诗集》、《查泰来夫人的情人》、《在活火山下》、《莎士比亚诗集》、《波浪》等。
法兰西民族,是很有文化优越感的民族。法国人所列的书目,当然也反映出其对法国文化的自信。多看别人所列的书目,有助于我们了解,在各国知识人的心目中,各种文学作品占着什么样的地位。
中国人也是可以很有文化优越感的民族,但在读书时,则宁可虚心谦让,先认定凡是能跻身“名著”者,不论中外书籍,皆有某方面的价值。你可以在了解其价值所在之后决定你要不要这个价值,但不要在未了解其价值之前轻率地放弃某些书。
一个文化人、知识人,或一个寻常读书人应该读些什么书?其实最后仍由自己来决定,只要所读的书,在客观上都是些有价值的(这一点其实无须担心~~因为没有价值的书,很难让读者一直有兴趣看下去),让兴趣引导,爱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而最奇怪的是,你任意挑你爱看的书,他也任意挑他爱看的书,好像各看各的,但日子久了,看得多了,会猛然发觉,大家所看的书,竟有一大部分是相同的!于此,“目之于色有同好焉,口之于味有同嗜焉”的真义乃现。好书,永远不寂寞。以我们刚刚谈到的诸多中国书为例,两千年来的中国文化人,少有不涉猎的。
人在读书之余,有意无意地,建立起自己家中的一个小图书馆。二十多岁开始,到了五六十岁,甚至七八十岁时,看着满屋子的书,想想每本书的来源,购自何处,有些顺利到手,有些那么的得来不易......心中另有一番感慨与满足。金圣叹说:人任何事不可以贪,只有读书要贪。诚然。
文章敲完,蜀黍必须傲娇地表示:那个法国佬列出的“文化人”书单,蜀黍大约99%都没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