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80. 父亲

(2008-06-15 13:45:27)
标签:

杂谈

分类: 有感而发

180. <wbr>父亲

 

今天才晓得,内地的父亲节是和国际接轨的--6月第三个星期天;而在台湾,父亲节一直是八月八日。

 

我说奇怪了,离八八还远着呢,怎么留言栏里就有朋友不断提到“父亲节”三个字?

 

搜寻了一下,原来如此---

 

http://zjphoto.yinsha.com/file/200806/2008061512541365.htm

 

父亲节(father's day)简介

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是1910年在美国华盛顿州的士波肯市由杜德太太发起的。住在美国华盛顿州士波肯市(Spokane)的杜德夫人(Mrs.Dodd, Sonora Louise Smart Dodd),当她参加完教会举办的母亲节主日崇拜之后,杜德夫人的心里有了很深的感触,她心里想着:“为什么这个世界没有一个纪念父亲的节日呢?”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由此诞生。

 

我国也曾有过自己的父亲节,在民国三十四年的八月八日,上海闻人所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热烈举行庆祝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仕绅,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谐音的八月八日为全国性的父亲节,但没有延续下来。

 

报道的记者大概不晓得,这个以“爸爸”为谐音定下日期的父亲节,在台湾延续了下来。

 

小时候,我们觉得最有趣的两个节日,一个是“三八”妇女节,另一个就是“八八”父亲节了。“妇女”,在男孩子促狭的心目中,不消说,没有一个不三八的!选这么个三八日子来过节真是天经地义,是女生应得的 "karma" ;而“八八”与“爸爸”在发音上的和谐,更是天造地设,强强联合,再没比这个更囧,更夯,更离奇的巧合了!

 

在台湾,与内地日期不同的节日,还有开国(中华民国)纪念日--十月十日的“双十节”,以及祖国花朵狂欢日--四月四日的“儿童节”。我想,如果阿拉伯数字里有个以子音“M”来开头的数目,母亲节肯定也难逃M月M日“妈妈节”这个规律。

 

对两岸统一的远景乐观并期待的我,也许该放纵自己一下,除了清明,端午,中秋,春节这些个雷打不动,分也分不了的经典节日,每年也都过他几个“双黄蛋节日”--两个国庆节,两个父亲节--儿童节?自然不能放过,也过他两个!

 

父母都过世多年了。想到母亲时,思念非常简单,那就是无尽的爱。母亲很爱我,我也非常非常爱她。可对于父亲,那思念就纽绞复杂得多,因为,他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谜。记得学到 unfathomable 这个英文单词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与我的天性处处格格不入的父亲。

 

在父亲节这天,我多么希望爸爸还在世,多么想和他像两个饱经世故的成人,天南地北好好聊聊。以我现在的年纪和阅历,这样的聊天一定能让父子俩濡沫开怀。我相信我能够百分之百理解他的种种神秘和苦楚。尽管潜意识里,我非常清楚,自己并不是他最钟爱的儿子,但我要告诉爸爸,我非常非常爱他,非常非常感谢他,作为一个父亲,他百分之百尽到了为人父的责任,让我们在安稳无匮乏的环境里,无忧无虑地成长(那些忧啊虑啊愁啊恨啊的,都是我们吃撑了自找的)。我还要告诉他,哥哥也是个偏心的爸爸哩,他比较疼爱他的__女儿!

 

我想,独生子女最悲哀的是,他们永远无从体会父母偏心起来,是怎样一个滋味;由于不可能成为在争宠战场中落败的那一方,从而失去了锻炼自己EQ的大好机会.....呵呵,说句玩笑话。其实,当今80,90后的独生子女最莫名其妙的悲哀应该是---被70后的“炫富兰董”在视频里没完没了地嘲戏和消遣! 

 

回想起来,父亲对哥哥的偏爱,并没有在我的童年生涯中,蒙上多么了不得的阴影;(遇事比较冲动,性喜破罐破摔的我,居然还有脸提到“EQ”这词儿,也真是滑天下之大稽180. <wbr>父亲 )倒是父亲自己有点儿心虚,有天居然正儿八经把我叫到跟前,问我是不是吃哥哥的醋,心里不平衡。记得当时很委屈地大哭起来,激动剖白道:我没那么小心眼,哥哥的种种优秀和奖誉,我都是与有荣焉的,哪里会嫉妒!

 

小时候,哥哥什么都让着我,会让他气得到父亲跟前告状,陷我于不

义的原因只有一个~~我把他心爱的毛笔弄坏了!

这是十多年前,庆贺我的新居落成,哥哥写来送我的一幅字。

180. <wbr>父亲

 

说起来,在任何父母眼中,哥哥都是个完美的孩子,德智体群无一不佳,房间里满坑满谷的奖状和奖品;而在下则惫懒散漫,我行我素,是个记吃不记打的问题儿童,颇有时下80,90后之风;喜欢的课目废寝忘食,成绩好得吓人,不待见的课目就倚仗小聪明,只图蒙混过关......以父亲熟虑谨严的作风,愁都愁死了,哪里还顾得上“偏爱”。[父亲对孩子的爱理性而现实,孩子里哪个优秀他器重哪个;母亲的爱则是无条件的,倾向溺爱那较为病弱的,有残缺的孩子。]--这理论我从小就有体会,也很认命。总之,哥哥和我,各有各的靠山,爸爸妈妈带有偏向的爱,没在哥俩“幼小的心灵上”造成什么缺憾,倒是让我们早早就认清了,即使是血脉相连的至亲,感情上也没有绝对公平这回事。除去“缘分”这难解难参的因素,要别人爱你,首先还得看你自己够不够好,值不值得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