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商界it |
分类: 走过商界 |
春节之后,我做了在商界网站这件事情上,目前第一件现在想起来很后悔的事情,就是在心里盘算为了更好的发展,成立一个分公司来做是不是会比一个网络部要好些?
当时我的这个想法来自于这样几个考虑。
第一是要做大网站,必须增加人员,当时我们已经有了编辑和技术团队,而经营团队的组建准备是我在年底总结会上已经确定的06年的计划,既然已经有这样的下属部门,在商界传媒之下成立一个分公司,恐怕管理上更加方便一些。
其次是从和各个编辑部的合作关系上考虑,觉得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更容易理顺和编辑部、广告部的利益关系。
第三是出于经营的考虑,由于想象得到的原因,开始做的时候肯定比较艰难,要想尽快出经营的效果,有可能需要做其他的网络业务,这个会和商界传统的经营领域有比较大的分别,或者说带来一定的风险,唯有独立经营才合适。
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支持,现在想来,一定是和高层们的想法刚好一致了,那段时间高层对网站抱有极大的希望,原因也许来自于外界的影响,几个老大在北京经常被网络传媒的人冲击思想,再加上一直号称“中国招商第一刊”的《商界》杂志,眼睁睁看着招商网站一年几千万的营销,不动心是不可能。
动了扩大的念头,招兵买马在所难免,从我在商界的经历而言,网络部绝对称得上扩充最快的部门。
现在想起来,这是我在商界做的最错误的一件事情,因为这样做,把网站整个暴露在资本层的期望之中,而资本层对网站运营的完全不了解,又造成了急功近利和外行指挥内行的事实,进而造成了一旦没有达到预期心里目标就怀疑网站经营的恶性循环。换言之,现在来总结的话,就是宁愿上边不重视,我们十来个人慢慢经营反而更容易弄出来,并不是说重视不好,而是只是停留在口头和思想的重视,并不知道如何在行为上真正重视,而且还按照自己的经验进行指挥和部署,可以不夸张的说,从那个时候开始,网站的噩梦就开始了。当然这是后话,而在当时,高层同意我的意见的时候,我是相当开心的。
整个招兵买马的过程应该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在原来几个人的基础上增加了编辑和技术人员,这一步的工作大致是在05年底到06年3月之间完成了,这里面就有开开、刘红、唐婷、刘文婷、杜岩、李文等人。
刘文婷和李文是一起进来的,没想到居然是校友,也是猴子的校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缘故,猴子很是给我推荐他们,呵呵。刘文婷同学第一次面试的时候给我的印象和见彭维的时候差不多,就是觉得和照片不是一个人。当时我的想法,我们需要新鲜血液,这些最好没有多少从业经验,但是有丰富的网络生活经验,熟悉网络生活,这样我们才能为我们的浏览者提供他们喜欢的东西,而不是提供杂志的附属品阅读。而且这些需要思想活跃、肯吃苦,因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新的项目而言,最需要群策群力,需要脚踏实地的做事情。后来的事实证明,所有我招的成员都符合一个很奇怪的定律,就是在我看来做的东西不错,浏览量也不错,但是杂志的编辑们却很难看上他们做的东西。我记得唯一意外的是彭同学写的一个创业故事,符合杂志的胃口的同时,在网上传播也不错。
我觉得刘文婷和李文都符合这些要求,而且又在实习期,工资很低,也符合预算的要求,后来刘文婷一直留到了618,而李文很快离开了,很是遗憾。当然刘文婷同学的事迹很多,以后慢慢说吧。
唐婷来的时候据说是被骗上当的,有过一段房地产从业经历的她总给我比实际年龄成熟的感觉。她的同学是我一起进商界做期刊编辑的,于是她也想到期刊做编辑,却阴差阳错的来到了网络部做网站编辑,当然现在是如愿以偿的做到了综合版的编辑了,也算是曲线救国了,一直觉得唐婷有点出世的味道,但愿我的感觉是错误的,呵呵。
开开和刘红是我们网站最早的两个美工,这两个女孩子个性差异很大,开开做东西对细节把握不错,但是女性味道过浓,应该还是和性格有关,据说现在在女报,应该是很对口的了。刘红做的东西比较大气,商业味道也好一些,不过细节确实需要加强,本来我觉得两个人会是有效的互补,没想到性格原因造成两人有些不和,当然现在想起来,也许都是少不更事而已。
第二步的招兵买马是刘馨蔓、董力勤、李岳峰、六六、甘老板和文亚等人。这些人中的一部分我在前面已经提过,是因为商界网站的原因认识的,其他的人也是通过这些人认识的。当时已经决定要成立公司,我给上面的报的计划是初期以网站建设推广为突破口来取得营收,缓解集团公司对网络公司经营的压力,这样我们可以有比较长的稳定期用来发展网站。上面提到的那些名字,算是重庆网络界比较知名的人物,都是在网络营销这一行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的,我称之为精英的。我记得当时在美专校街的品坊咖啡,我们一起讨论,或者干脆说我在策反他们,因为那个时候他们都是各自公司的骨干,收入不少,地位稳定,我现在想起来,完全是以一个理念性的东西在说服他们。
最终他们答应来商界一起创业,几乎每个人都舍弃了相对稳定和高的收入,实际上也许他们也有自己的私心,但是毫无疑问的,他们是奔着商界的牌子和可能的事业而来的。
在最后对待他们的问题上,我一直对商界有些不满,怎么可以这样对待为了你商界的事业做出了牺牲的人呢?当然了,后来证明我的想法很天真,资本是很残酷的。不过其实资本有时候也需要反思,到底是人的能力不行,还是资本的决策不行,不能任何事情都是执行层在买单,这样下去,还有谁愿意来买单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