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973
- 关注人气:4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我在商界的日子(二):嘉德
(2008-01-29 13:32:06)
坐在那个位置的当天,编辑部组织了一个欢迎新员工的会,不是杂志社,是《商界》编辑部,也就是现在常说的综合版编辑部,我记得我们当时到位的人不少,包括现在还在杂志社的屈腾龙(现综合版副主编)、彭靖等。会是由王福生主编主持的,我能记住参加的有白勇(现综合版主编)、张彬、美丽的谢老师、豆豆等编辑部的人员,不好意思其他的人我确实想不起名字了,记得当时让老员工们都一一介绍自己,新员工也作了自我介绍,给我的感觉是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因为大家都没有像外面的公司迎新会那样矜持和装腔作势,很真诚热情,让人觉得很舒服,当时想,商界确实名不虚传,难怪会成功。
记不住自己当时说了什么了,好像意思中有虽然自己是新员工,其实年龄比很多老员工都大吧,我记得当时候斌发言的时候,满脸通红,很激动的样子,我当时想,这个孩子蛮单纯可爱的,也是,还没有毕业的大学生肯定要比我们单纯很多吧?
说实话,我那个时候对白老师的印象很好,也许是觉得这才像是个杂志社的编辑吧?感觉上王主编更有商人气息一些,而白老师的文人气息更重一些。
开完那次会后,我和侯斌基本上就处于待命状态,每天侯斌比我做的事情还要多一些,因为冯荣那边事情很多,侯同学就自告奋勇做了半个网管,我对这些没啥兴趣,基本不怎么参与,每天就是在QQ上和人说话,然后抱了一些商界杂志看看,寄希望于很快了解商界。
记得当时印象最深的是中午吃饭,全部员工集体在楼下的建华饭店吃饭,我记得我去的时候好像是7桌左右,进门左上角那一桌基本上是干部坐的地方,当时的饭菜真的很不错,呵呵,可不是我们后来网络公司吃饭的那个建华的质量可比的,据说是因为换了老板的缘故。当时刘老板赵老板中午基本都在那里吃饭。
当时商界有一个在维护的网站,www.shangjie.com。说是商界杂志的电子版,也有很多人投稿,易老师和冯荣每个月会从投稿中选出稿件来,填充到这个网站中,用户可以通过浏览网站或者email订阅这个电子版,当时email订阅商界电子版的都有10万人左右,冯荣后来离开商界的时候交给我帐号我去查看的时候,也还有9万多用户。这也从一方面说明商界如果在这个领域深入,还是有效果的。
当时商界时尚和商界中国商业评论都已经创刊,www.bizmedia.cn和www.chinacbr.com两个网站也已经建立,商界杂志社高层想在互联网上有所建树,并不满足于这两个纯粹期刊展示的网站,也在一直想一个突破口,当然,对于杂志社而言,这一块肯定不会是重点。
我记得应该是4月的一天,通知我去刘总和赵总的办公室开会,当时与会的应该有刘总、君老师、斌老师、王主编、张主任、冯荣和我,有没有其他人我记不清了,这是我第一次和这样多的领导坐在一起,说实话,当时心里蛮惶恐也蛮兴奋的。开会的地方是以后商界在线老总办公室进去正对面的角落,那个时候那个位置是一个空调和沙发,茶几。
会议的议题基本是务虚的,就是讨论商界网站应该怎么做,我记得在会上我和冯荣的意见都是做一个集中的网站,然后把每本期刊放在这个网站里面,类似于现在南方报业网站的做法,然后将项目展示等做成一个专门的频道,网站要首先实现在线订阅、评刊、读编交流等功能。
这样的会议后来又开了一次吧,会上意见依然没有统一,领导们还是觉得应该每本期刊有自己的网站,理由是每本期刊的读者群体是不一样的,风格也是不一致的,放在一起不但不会形成合力,反而会对每本期刊的读者造成不好的印象。我当时没有坚持一个网站的思想,我当时的想法是,在网站前途不明的时候,也许分开做会风险小很多,而且自己才去,还是不要太过于表现的好。不过对于当时大家都站在自己角度考虑问题的方式,还是很有些看法的。
基本确实保留当时的架构之后,就涉及到要做一个什么网站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讨论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结果还没有出来之前,我们就经历了第一次搬迁,从嘉德到中安,时间是2005年五一放假后。据说中安13楼是买下来的,当时觉得,商界真是有钱啊,呵呵。http://imgcache.qq.com/qzone_v4/b.gif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