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便于科研成果这—信息系统的收集、储存、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和传播,从 1998 年 1
月 1 日起 ,由原国家标准局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 GB7713 — 87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对科研论文的撰写和编排格式作出了明确规定。尽管每篇论文的内容千差万别,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各有千秋,但格式完全可以统一。科研论文的撰写和编排格式,就是撰写和编排科研论文时应满足的规格和式样方面的统一要求。
(一)科研论文的一般格式
根据国家标准
GB 77l 3 — 87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的规定,以及国外学术期刊的基本要求,科技论文应包括题目、署名及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实验方法及论证过程)、结果和结论、致谢和参考文献等部分。
1 、题目
题目是论文的总纲,是以反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题目的一般要求有四点:
( 1
)准确得体。题目应准确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达到的深度,不能使用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和华而不实的词藻。
( 2 )简短精练。题目应简明,使读者印象鲜明,便于记忆,一般不宜超过 20
字;转行要按语法、逻辑节奏转。
( 3
)便于检索。题目所用词语必须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以便为检索提供特定的实用信息。
( 4 )容易认读。题目中应当避免使用非共知共用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等。
除此之外,题目要求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修辞和逻辑规则,决不可出现语病,同时还要尽量做到给人以美感。当题目太长或语意未尽时,可采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论文要反映的内容。正标题标示整体范围,副标题标示具体内容或阶段性结果。
2 、署名及工作单位
论文署名只限于参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做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论文撰写并能对内容负责,同时对论文具有答辩能力的人员。个人的研究成果,个人署名。集体的研究成果,集体署名,集体署名时,按对研究工作贡献的大小排列名次。
论文署名可以是作者的真实姓名,也可以是笔名。作者工作单位应写全称,不能使用简称或代号。工作单位地址包括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
3 、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通常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一篇完整的论文必须要撰写随文摘要。摘要不能写成提要。
摘要有三种:
( 1
)报道性摘要。也称为资料性摘要或情报摘要,用来报道论文所反映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向读者提供论文中全部创新内容和尽可能多的信息。此类摘要篇幅多为
200 - 300 字,通常适用于试验研究和专题研究类论文。
( 2
)指示性摘要。也称为概述性摘要或简介性摘要。此类摘要只简单地介绍论文的论题,或者概括地表述研究的目的,仅使读者对论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了解,其篇幅一般在
50 - 100 字之间。
( 3
)报道指示性摘要。是以报道摘要的形式表述论文中价值最高的那部分内容,其余部分则以指示性摘要形式表达。此类摘要的篇幅一般在 100 -
200 字之间。
摘要的写作,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作为一种可供阅读和检索的独立使用的文体,摘要只能用第三人称而不用其他人称来写。
第二,在篇幅上依类型而定,一般不超过
300 字;内容上要摘录出原文的精华,无多余的话;用词上准确明白,不含糊;特别是要有较多而有用的定性与定量的信息。
第三,摘要不得简单重复题目中已有的信息,并切忌罗列段落标题来代替摘要。一般不出现插图、表格,以及参考文献序号,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分段。
4 、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词或词组。关键词包括主题词和自由词两部分:主题词是专门为文献的标引或检索而从自然语言的主要词汇中挑选出来并加以规范化的词或词组;自由词则是未规范化的即还未收入主题词表中的词或词组。
每篇论文中应专门列出
3 - 8
个关键词,它们应能反映论文的主题内容。其中主题词应尽可能多—些,它们可以从综合性主题词表和专业性主题词表中选取。那些确能反映论文的主题内容但还未收入主题词表的词或词组可以作为自由词列出,以补充关键词个数的不足或为了更好地表达论文的主题内容。
5 、引言
科研论文的引言也称绪论,引言的作用是向读音交代本研究课题的来龙去脉,其目的是为了唤起读者的注意,使读者对论文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科研论文的引言一般应包括三项内容:
( 1
)研究的理由、目的和背景。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前人对这一问题做了哪些工作,存在哪些不足;希望解决什么问题,该问题的解决有什么作用和意义;研究工作的背景是什么等。
( 2
)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如果要引出新的概念和术语,则应加以定义和阐明。若是沿用已知的理论、原理和方法,只需提及一笔,或注出有关的文献。
( 3
)预期结果。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的科研论文,预期结果要表明其地位、作用和意义,一般研究论文的结果要写得自然、概括、简洁、确切。
科研论文引言的篇幅一般在
300
字左右。由于受篇幅所限,要在引言中写出上述内容,又能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其写作应做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开门见山,不绕圈子;尊重科学,不落俗套;恰如其分,实事求是。
6 、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科技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都在这里阐述,因此它要占整个论文的大部分篇幅。
科研论文正文写作总的思路和结构安排应当符合“提出论点,通过论据来对论点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一共同要求。由于论文作者的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结果、表达方式等不同,正文的侧重点也不同。
( 1 )实验型论文的正文。其正文部分一股应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等组成部分。
( 2 )观测型论文的正文。其正文部分主要是材料与方法、观测结果和讨论。
( 4
)理论型论文的正文。其正文部分内容不拘一格,比较灵活。但是,都应有鲜明的论点,充足的论据和有力的论证。文章的结构最好是顺着产生论点的逻辑思路或分析综合的思维线索来安排;或者是着力阐明形成论点的基本概念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判断,再由一个或几个判断得出新的判断,最后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7 、结语
论文在正论结束之后有一个结论。一般用“结语”“小结”“余论”等标示。也可不标示“结语”之类的词儿,在正论之后空一行直接写结论或总结。
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归纳、综合或概括,也可以对这一问题作出评价或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若是在正论之后,对相关联的问题还想简短论述一下,或是对较为重要的问题再说一些想法,可写成“余论”。
论文不能没有结语,如果有头无尾,则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或结果。论文不能在写完调查过程和所能获得的数据材料之后,就突然停笔,没有结论,没有归纳和总结,也没有评价与建议。这样的论文,反映不出工作的最终成果,没有作者的见解、意见和建议,看不出研究或设计任务是否完成和完成的质量。有的论文在结尾处写上几点一般性老生常谈的体会,而不能把自己研究成果深刻地反映出来。这种肤浅的认识和感受,是不能代替论文结论的。
8 、致谢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交叉学科不断出现,任何一项研究课题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或借助他人帮助。因此,当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时,作者应当对他人的劳动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致谢的对象应该是对本课题研究直接提供过设备、资金、人力,以及文献资料等支持和帮助的团体和个人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被感谢者不要直书其姓名,而应冠以敬称,如“某教授”、“某博士”等学术头衔,尤其要注意不可把他们的工作单位和姓名写错。表示感谢的词语要体现诚恳的态度和热忱的心情,不能使人有轻浮、吹嘘的感觉。
9 、参考文献
科研论文
的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按照有关规定,在科研论文中,凡是引用他人(包括作者自己)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后(致谢之后)列出参考文献表。
( 1 )参考文献著录的原则
①只著录在论文中最必要、最新的文献资料。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无特殊需要时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等。
②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论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虽然也是一种发表形式,但因这种文献往往交流范围较小,他人难以获得,也不易查阅利用。因此,一般不宜作为参考文献著录,确实需要者,可作为注释处理。
③采用规范化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按标准著录的好处是:著录、使用方便;所占篇幅少,可提高排印工效;便于计算机存储、检索和输出;有利于科技文献管理和学术交流。
( 2 )参考文献著录的方法和要求
科研论文的参考文献著录方法,国际上流行的有好多种。其中,顺序编码制为我国科学技术期刊所普通采用。顺序编码制对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
采用顺序编码制时,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在论文中的文献序号顺序排列,项目应完整,内容应准确,各个项目的次序和著录符号应符合规定(注意:参考文献表中著录项之间的符号是“著录符号”,而不是书面汉语中的“标点符号”,所以不能用标点符号的概念去理解
) 。
10 、附录
附录是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但并不是每一篇科技论文都必需的。为了体现整篇论文材料上的完整性,但写入正文又可能有损于行文的条理性、逻辑性和精练性,这类材料可以写入附录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