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会调查设计与数据分析——从立题到发表》出版

(2011-08-22 21:35:58)
标签:

杂谈

定价  39.8

ISBN  978-7-5624-6074-9

作者  徐云杰

当当销售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122553&ref=search-1-pub

 

目 

 

第1章 引言 1

1.1 谁需要读这本书 1

1.2 如何读这本书 2

1.3 行为研究要回答什么问题 2

1.4 管理与社会科学中定量的行为研究方法 2

1.5 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3

1.6 总结 5

1.7 课后练习 6

1.8 词汇表 6

范文注解 7

1.9 范文手稿 8

1.10 范文调查问卷 33

 

第2章 研究模型与实证研究 37

2.1 引言 37

2.2 行为研究的一般过程 37

2.3 科研立题与文献回顾 38

2.4 理论基础与研究模型 41

2.5 因果关系 43

2.6 研究假设 44

2.7 变量的定义 45

2.8 分析单位 46

2.9 你的课题 47

2.10 课后练习 48

2.11 词汇表 49

2.12 参考文献 50

 

第3章 社会调查方法 51

3.1 引言 51

3.2 社会调查方法是否适用于本研究吗? 51

3.3 如何设计问卷 53

3.4 测度项分类法 59

3.5 确定目标群体与抽样方法 60

3.6 数据预处理 64

3.7 数据分析 65

3.8 课后练习 66

3.9 词汇表 67

3.10 参考文献 67

附:基本的统计知识 68

3.11 运算符 68

3.12 随机变量 68

3.13 概率分布 70

3.14 抽样 71

3.15 基本的统计应用 72

3.16 词汇表 74

 

第4章 数据收集 75

4.1 什么是抽样? 75

4.2 抽样中的基本问题 75

4.3 抽样方法 77

4.4 概率抽样 78

4.5 抽样计划 79

4.6 课后练习 80

4.7 词汇表 80

附:前期数据分析 81

4.8 裁判打分的一致性 81

4.9 Mann-Whitney Test 的操作过程 81

4.10 c2 检验 83

4.11 缺值的处理 91

 

第5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94

5.1 引言 94

5.2 对群体的描述 94

5.3 群体中的信息量 95

5.4 样本中的信息 96

5.5 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 97

5.6 SSxySSE的调整 99

5.7 回归系数作为一种关系指标 102

5.8 最小二乘法 103

5.9 不同的信息量之间的关系 103

5.10 范文示例 104

5.11 总结 107

5.12 课后练习 107

5.13 词汇表 108

 

第6章 单变量线性回归 109

6.1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目的 109

6.2 回归分析的假定 110

6.3 回归中的假设检验 111

6.4 拟合度的检验 115

6.5 课后练习 117

6.6 语汇表 117

 

第7章 多变量回归 118

7.1 引言 118

7.2 多变量回归的拟合 118

7.3 每一个自变量的作用 122

7.4 偏决定系数与回归系数的关系 (选读内容) 125

7.5 部分相关系数与方差分析 (选读内容) 126

7.6 路径图 127

7.7 类别型自变量 128

7.8 高次项 130

7.9 范文示例 131

7.10 课后练习 134

7.11 词汇表 134

7.12 参考文献 134

7.13 附录 134

附:用SPSS检验线性回归的基本前提 136

 

第8章 线性回归的建模 139

8.1 引言 139

8.2 多重共线性 139

8.3 中介作用 142

8.4 调节作用 (moderator effect) 144

8.5 理解回归系数 145

8.6 调节作用的测试过程 146

8.7 调节作用中的统计效能 147

8.8 综合练习 147

8.9 词汇表 149

8.10 参考文献 149

8.11 附录 150

附:用SPSS做回归分析 151

8.12 回归与多重共线性 151

8.13 调节作用 154

 

第9章 因子分析的一般思路 157

9.1 引言 157

9.2 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的总体步骤 157

9.3 构件与测度项 158

9.4 测度项的方差 160

9.5 因子的求解原理 161

9.6 多个因子的情况 163

9.7 测度工具的质量检验 164

9.8 再谈信度 166

9.9 词汇表 167

9.10 参考文献 168

 

第10章 探索性因子分析 169

10.1 引言 169

10.2 用启发式的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169

10.3 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因子 173

10.4 一些数学细节 (选读内容) 175

10.5 因子的个数 176

10.6 因子旋转 177

10.7 主成分分析法的缺点 179

10.8 探索性因子分析应用中的情况 179

10.9 范文示例 181

10.10 词汇表 182

10.11 参考文献 182

附:在SPSS中做探索性因子分析 183

10.12 操作步骤 183

10.13 主成分分析的结果 185

 

第11章 验证性因子分析 193

11.1 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概念与一般形式 193

11.2 单因子、两个测度项 193

11.3 单因子、三个测度项 194

11.4 单因子、四个测度项 196

11.5 两个因子、两个测度项 197

11.6 极大似然估计 (选读内容) 198

11.7 测度项的效度 200

11.8 模型的拟合度 200

11.9 应用中的问题 202

11.10 SIMPLIS进行简单的测度模型检验 202

11.11 因子结构在多个组中的稳定性分析 213

11.12 课后练习 217

11.13 词汇表 217

11.14 参考文献 217

LISREL 的基本使用方法 218

11.15 创建数据 218

11.16 LISREL做验证性因子分析 221

 

第12章 结构方程分析 223

12.1 结构方程 223

12.2 结构方程的数学表述(选读) 223

12.3 结构方程求解 227

12.4 SIMPLIS编程 227

12.5 结果与分析 235

12.6 多层因子分析 235

12.7 两个外生变量的因果强度比较 238

12.8 因果关系在两个组中的不变性 239

12.9 比较非嵌套模型 241

12.10 综合练习 243

12.11 词汇表 245

12.12 参考文献 245

 

第13章 构成性测度与PLS 246

13.1 构成性测度项 246

13.2 构成性测度项与反映性测度项 247

13.3 构成性测度项的效度 248

13.4 PLS的结构方程分析思路 250

13.5 PLS模型的拟合度与假设检验 251

13.6 范文示例 252

13.7 PLS的分析过程 253

13.8 课后练习 254

13.9 词汇表 254

13.10 参考文献 255

 

第14章 潜变量的调节作用 256

14.1 潜变量的调节作用 256

14.2 分组检验方法 256

14.3 有调节多变量回归 257

14.4 基于PLS的测度项之积法 258

14.5 在基于协方差的SEM中使用测度项之积法 258

14.6 方法的选择 260

14.7 范文示例 261

14.8 课后练习 263

14.9 词汇表 264

14.10 参考文献 264

 

第15章 论文撰写与发表 265

15.1 引言 265

15.2 写前的计划 266

15.3 Introduction 267

15.4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268

15.5 Methodology 269

15.6  Data Analysis 270

15.7 Discussion and Implications 271

15.8 Conclusion 272

15.9 全文的协调 272

15.10 段落的组织 273

15.11 单句的表达 273

15.12 时态 274

15.13 投稿的准备 275

15.14 审稿的标准 277

15.15 修改与再投稿的过程 278

15.16 结语 279

15.17 参考文献 28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