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画名家-范振绪(文图)

(2007-07-20 13:58:58)
标签:

范振绪

书画作品

靖远

分类: 名家书法
书画名家-范振绪
 
书画名家-范振绪(文图)
 
范振绪书法作品-中堂
 
 
书画名家-范振绪(文图)     范振绪(1872—1960)字禹勤,号南皋,晚年号东雪老人、太和山民,靖远县人,故居在县城会馆巷。范振绪祖父范呈芳,清贡生,父范培,字笃生,号石三,以贡生任清同治时兵部郎中。范振绪出生于北京,九岁时父亲病故,随母亲娄氏扶柩回故里靖远。

    范振绪自幼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勤奋笃学,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二十八年(1902)恩正并科考试中考中府试第四名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进士,初任工部主事,光绪三十二年(1906)赴日本留学,在日本法政大学攻读法律,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为甘肃早期参加辛亥革命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

    宣统元年(1909)回国,任河南济源县知县,曾主修《济源县志》。民国二年(1913),当选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1915年袁世凯称帝,范振绪拒绝参与复辟活动,赴南京。1916年,出任河南孟县知事,三年任期届满后回北京,深居荣宝斋从事书画创作,维持生计。1921年被绥远督统马福祥聘为记室,曾出任萨拉齐县知事。1929年马福祥任青岛市长,范振绪同往并任秘书,协同马福祥著《观澜亭记》,勒碑立于青岛海滨。1934年返回兰州,被聘为甘肃省政府顾问,兼禁烟委员会委员。1936年,应西北骑兵第五军军长马步青聘请,担任教师,移居武威。1940年,被选为甘肃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1941年,与张大千同往敦煌,研究壁画,抢救国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范振绪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后当选甘肃省政协副主席,被选为甘肃省人大代表。1960年8月21日,范振绪在兰州逝世。临终嘱其夫人杜郁文:“我一生无长物,我死之后,可将我珍藏的《宋徽宗山水画卷》、《大痴富春山色长卷》和我晚岁所画的《祁连山色长卷》捐献给国家珍藏,作为党和国家关心我的报答。”

    范振绪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其生平事迹编入《中国画家大辞典》、《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等典籍。1957年,范振绪主笔,郝进贤、吴绍镛、马文江、郭维屏、米瑛等甘肃名家联合绘画的《红军长征图卷——甘肃段》长达36尺,送北京“八一”节展出,副本在甘肃省博物馆保存。范振绪一生著作有《东雪草堂笔记》、《东雪草堂诗联存稿》、《夜窗漫录》、《学画随笔》、《东雪杂文》、《兰州事变纪略》、《燕子笺秦剧本》、《桃花扇秦剧本》、《济源县志》、《靖远县新志稿》等。范振绪夫人杜郁文曾向靖远县人民政府捐赠《东雪杂稿》和《王荷泽遗稿手秒本》,由县政府办公室收藏,张慎微编辑《范振绪先生诗文遗稿》油印问世,靖远县政协搜集整理的《范振绪先生书画选集》于1992年出版。范振绪书法作品被兰州碑林收录。
 
新华网--陇上书画名家范振绪
 
 
 
 
 

书画诗三绝  德艺誉九州

——著名书画家范振绪

 

    范振绪,(1872年-1960年),字禹勤,号南皋,晚年号东雪老人、太和山民,出身商缙之家,故居在靖远县城会馆巷。祖父范呈芳,清朝时期被选为贡生,父范培,字笃生,号石三,清同治年间以贡生任兵部车马司郎中。

    同治十一年(1872年),范振绪在北京出生,九岁时父亲病故,随母亲楼氏扶父灵柩回故里靖远。少年失怙,家境渐微,全赖其母楼太夫人艰难抚育,督课甚严,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之他天资聪颖,勤奋笃学,遂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考中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殿试考取进士,初任清廷工部主事。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赴日本留学,在日本法政大学攻读法律,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为甘肃早期参加辛亥革命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宣统元年(1909年)回国,济身仕途,任河南济源县知事,曾主修《济源县志》。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当选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称帝,范振绪拒绝参与复辟活动,赴南京。五年(1916年),出任河南孟县知事,三年任期届满后回北京,深居荣宝斋从事书画创作,维持生计。

    民国十年(1921年)被绥远督统马福祥聘为记室,曾出任萨拉齐县知事。十八年(1929年)马福祥任青岛市长,范振绪同往并任秘书,协同马福祥著《观澜亭记》,勒碑立于青岛海滨。二十三年(1934年)返回兰州,被聘为甘肃省政府顾问兼省禁烟委员会委员。二十五年(1936年),应国民党西北骑兵第五军军长马步青聘请,担任教师,移居武威。二十九年(1940年),当选甘肃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三十年(1941年),应邀随同张大千前往敦煌,研究壁画,抢救国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范振绪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后当选甘肃省政协副主席,被选为甘肃省人大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荣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检查委员。1953年后任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并被选为甘肃省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1960年8月21日,在兰州溘然长逝。临终前夕,嘱咐夫人杜郁文:“我一生无长物,我死之后,可将我珍藏的《宋徽宗山水画卷》、《大痴富春山色长卷》和我晚岁所画的《祁连山色长卷》捐献给国家珍藏,作为党和国家关心我的报答。”

    范振绪先生擅长书画,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其生平事迹编入《中国画家大辞典》、《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等典籍。绘画专攻山水,取法王翚、王原祁,书法师承苏东坡。早年游历名山大川,遍览大江南北名迹,师法自然,自成特色。晚年尤致力于诗文书画,培育新人,提携后起之秀,绘画以描写祖国山河新貌为多,作品力求创新。偶尔有写侠客、佛像之作,亦独具士气。

    民国时期,与刘尔炘一道,引领形成以裴建准、水梓、杨思、牟月秋、冯国瑞、张孝友、魏振皆等陇上文化名人为主的文人书家集群,以其深厚的国学底蕴,扎实的书法功底,鲜明的个性风格,积养以发,纵情笔墨,并积极参加书法社会活动,推动了甘肃书画艺术事业的发展。

    鲜为人知的是,范振绪先生在谜坛誉称高手。辛亥革命后,北京谜坛鼎盛,他常周旋于灯窗虎影之间。后来在济源做官,他与兰州人孙尚仁共设谜台,许多风雅人士拜识于门下,使当地谜风为之一振。返回兰州后,常应邀出灯谜。所制之谜,多高雅之作,常使猜谜者绞尽脑汁。上乘佳作有如:“兰山两岸,绿野平畴”(射《诗经》句“黄流在中”)、“牧童驱犊还”(射中药名二“牵牛自、当归”、“逸仙”(射五言唐诗“空山不见人”)。

    据马啸天(现代兰州射虎名将)回忆,有一条谜为“无珠难为玉,解带懒围腰”(射一字),开始不知从何入手,苦思冥想终于开了窍,“玉”字无珠则是“王”字,“王”字又“解带”缺一“围腰”,自然就是“工”字了,被其射中。从此,范振绪对马啸天的射虎本领很是器重。范振绪平生制谜不下数千条,后由马啸天将他的亲笔谜笺辑为数册,题名《东雪草堂谜存》,可惜在“文革”时期被焚毁。

    范老与近代名人沈钧儒既是同榜进士,又为同庚,同赴日本留学,同攻法律,同时加入同盟会,人皆以“五同”誉之,传为佳话。1956年,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来兰州视察,邓宝珊省长在慈爱园宴请二位老人,席间言及“五同”趣事。邓笑谓众宾曰:二老者天下之大老矣,不惟五同,且是六同矣。邓目视二老,但未明言道破,宾客恍然大悟,原来沈范二老皆为矮身银须之人,一时逗得全桌人鼓掌大笑。

    范振绪一生著作有《东雪草堂笔记》、《东雪草堂诗联存稿》、《夜窗漫录》、《学画随笔》、《东雪杂文》、《兰州事变纪略》、《燕子笺秦剧本》、《桃花扇秦剧本》、《济源县志》、《靖远县新志稿》等,《韬养斋笔记》作品不下两万余幅,现存靖远一中校联“同心同德为地方建一座文明学府;群策群力替国家造无量英俊人才”,即为其亲自所作并书写。

    范振绪先生书画作品除国家珍藏外,多散藏于兰州、靖远等地人家。1957年,由范老主笔,郝进贤、吴绍镛、马文江、郭维屏、米瑛等甘肃名家联合绘画的《红军长征图卷——甘肃段》长达36尺,送北京“八一”节展出,副本在甘肃省博物馆保存。

    范老辞世后,其夫人杜郁文遵照遗嘱,将个人遗作和部分珍藏品捐给甘肃省博物馆,向靖远县人民政府捐赠《东雪杂稿》和《王荷泽遗稿手秒本》。张慎微编辑《范振绪先生诗文遗稿》油印问世,靖远县政协搜集整理的《范振绪先生书画选集》于1992年出版。范振绪书法作品被兰州碑林收录。

 

范振绪诗作四首                                

空山夜月

空山寂静竟忘机,不设藩篱不掩扉。

忽见青松高挂月,无端惹得野猿啼。

 

秋浦晚霞

山紫枫红落日斜,晴光返照化丹砂。

霜天遍地发榴火,知是赤诚起晚霞。

 

丹台春晓

仙山初日射晴空,无限花光露粉红。

谁道洞天无甲子,丹台四季尽春风。

 

海屋添筹

寒来暑往一虚舟,日月经天总未休。

任尔沧桑随世变,老人独自看添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