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6/mw690/001plSd8ty6Ea71mEUl45&690
http://s6/mw690/001plSd8ty6Ea71mZc9e5&690
http://s6/mw690/001plSd8ty6Ea71mTtz05&690
http://s3/mw690/001plSd8ty6Ea71sl1M92&690
http://s2/mw690/001plSd8ty6Ea71oyKBc1&690
http://s9/mw690/001plSd8ty6Ea71AYbe38&690
珠江杯全国总决赛结束了。结果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发挥的不是太好,只得了优秀奖。今天早上刚知道时,还真有点难过。因为从10.1开始,我们就开始进入备赛练琴,这一个多月,童童还是挺努力,挺辛苦的。而且我也挺辛苦。我们想尽量争取三等奖来着,本来想着再怎么着,也能4,5等奖。没想到,一组4,5等奖人数比较少,没有挤进去。而且也确实强手如林,广东决赛的第一名,第3名都掉进了4等奖,只有第二名挤进了三等奖,但那孩子是星海教授的学生,不知加没加点友情分。而二组的情况也是如此,广东省第一名,掉进5等奖,排到20多名,省第二名掉进3等奖。大赛真是变化莫测,只有笑在最后的,才能笑的最甜。童童的一个琴童朋友,基本功扎实,这次选的曲子也不错,冲上了第二名。上次我们都是广东省的二等奖,如果童童也发挥好一些,我们一起结伴去广州拿奖,参加颁奖音乐会,该多么开心呀。
这种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就象是刘汉老师所说,碰不到好老师的时候,就专心去练基本功,只要有深厚的基本功,碰到好老师被调教出来,也只需要很短的时间。有深厚的基本功,碰到好曲子,也相对容易学,能够驾驭。童童的失利,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偶然性,但也很多必然性。大赛没得到奖杯没关系。但花了精力的东西,还有更宝贵的经验去收获。应该好好总结一下。
那就先总结一下失利的原因吧。我想有这样几个原因。1,压力过大,2,曲子难度超越自身水平,3.得到的培训不足,4。练琴效率低。细说说吧,童童这个人,还是算那种比较平淡放松的孩子。以前因为她的举重若轻,我还真的挺欣赏她。这次比赛,我感觉到她的压力了。去广州的车上,按老师要求,让她背唱谱子,她状态很萎靡。回来的时候,也是车上,没人让她唱,却唱了一路各种谱子回来。上场前,她和我小声说有点害怕。和我们同组的孩子,在她前面弹的,有好几个都是拿了奖的,弹的确实很棒。她感觉到竞争的压力。但压力还不仅仅是来自竞争。因为她在家从没完美的演绎过,她对自己的水平有担心。而因为我看她一直都是很随意的态度,也给了她一些压力。(其实孩子心里面在意着呢)。关于曲子的难度,其实让人纠结,如果按她水平去全国决赛的话,是基本没可能有胜算的。所以,必然是提高了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现学现练现演,对她还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可是比赛就是以优势定输赢的。我们当初也是报着学一首好曲子,更看重通过曲子能学到的东西而去参赛。第三点,对于这次比赛,童童得到的培训真的太少了,一周一节课,老师有事,还有两周一节课的时候。直到赛前两周了,才学合手。别的孩子基本一周两节课,老师还天天叫去琴行盯着练,有的去上大师课,有的干脆老师就是音乐学院的教授。虽然我陪练很多,但家长永远代替不了老师。家长纠正的,孩子并不能放在心上认真去改。童童能做到这样,老师已经非常满意。觉的她很不错了。而最后一个原因。我们练琴的效率真的不好。这主要因为我对她还是急躁了些。她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我的身上。而没有全身心投入练习。单调的练习,也让她不愿重复。在曲子的技术方面,我们最终没有准备充分。
想想也许这次比赛,是比任何一次比赛都更值得的一次比赛。收获到其它的东西,真的更有价值。也许失利的结果,从长远来说,对我们是更有利。如果我们取得好成绩,想想我们会怎么样呢?我们一定会更有信心,这是好的一面。而我在有信心的同时,也会因为自己陪练出成果而欣喜过溢。因为老师课少,我会感觉我陪练很有价值,我会更加去坚持陪练。童童会得到我们更大的期望但同时附加压力。而现在这样的结果,让我冷静了不少。也让童童冷静了不少。思路是几乎一种逆转。所以,我更想说的,是我们收获到的珍贵经验。。
1.视野立体化。知道了自己的位置,明白了自己要提高的空间。这次一组的选手有60多人,桐桐排名20多,就算发挥的好一些,前进10名左右,前面还是有些人,是无法超越的。在这些琴童身上,虽然只是短暂接触,但还是可以学到很多。童童看到那些孩子弹琴很投入的样子,触键很控制的姿态。她会明白乐感和技术上的差距。童童看到有的人学琴短,练琴少,但拿到大奖,她就理解了有关效率的注解。童童看到有的人年龄比她小,弹的比她好,她会懂得付出不分大小,回报也不论长幼。这些道理,平时说的不少,但都不如她亲身经历来的明白。
2.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精练一首大曲子。因为要求的精细,会在技术上有所提高。在以后练回原来水平的曲子时,她会感觉到简单,有趣。也能自主的把技巧套用在小曲子上。从重复,高难,磨练,再回到多样,简单,轻松,她会有一种放松下来的快乐。而且有难度的东西,能让她真正的明白方法。比如这次曲子有一个技术点比较难,有一个很远的装饰音,要够到还要跳过去,并且听上去既要有装饰音的效果,又只能有主音的节拍。让她重复练,她一开始练都练不出。继续重复,开始有点进步,一直重复到80次,能连上,到了100次,才弹出来了。这样的实际操作,才能让她明白难点不可怕,重复慢练可以解决一切难点的道理。
上面的这些算是比赛的正面价值。而比赛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我想明白了以后的学琴路上,应该怎么带孩子学习,怎么继续下去。就象前面说的,因为结果的不同,我的思路是完全的变化了。我决定改变陪练的方法。这是我们比赛后最重大的决定之一。想想童童为什么没发挥好吧?——没准备充分,为什么?---练琴的效率低,为什么?——不投入,为什么?——把注意力都放在我身上了。为什么?——1,我会纠错,2,我会打断,3,我会生气。她一个人练琴的时候,要应付两个人的思维,还要负责两个人情绪。曲子上有什么问题,我也都帮她把脑子动完了。好处是一直回课回的好,老师很满意。但因为她自己不用费心,会造成没吸收成为自己的知识。可能练了一晚上终于会了,睡了一觉,第二天又忘了。继续重复昨天练过的东西。她练琴,就象一首诗的意境,云深不知处,身在此山中。她没看到整个曲子的线条变化,情节发展,感情推动。她只在某一个点上,按我要求,去弹出表情和技巧。她心里没有完整曲轴画面。这样练琴,以后会缺失自主性。学琴至今,她已经有很好的读谱能力,我重复强调的方法。她也大都明白了。所以,冷静过后,我觉的是时候让她单独练琴了。
今天晚上,就是这样练的。我让她练练小巴赫。练之前,我和她提示一些要求,练完后,我拿着小本去检验。她弹一首,我会记录她的问题,中断,错音,触键不稳定,音色不均,左右手旋律不在同一线条,节奏沉重没走起来,尾音弹成跳音等等。检查了3首曲子。两首错较多,一首优美。我和她分析。今天主要任务是12条,错最多,另两条都是原来通过的曲子。可以说结果就是今天的练琴等于无效。因为没完成任务。我告诉她要按时间规化一下任务。有个质量上的要求。我相信慢慢的她会自己练好琴。学会规化,学会达到质量,学会首先弹难点,学会完成任务。学会把注意力从干扰中放进曲子,也会注意到音色和旋律的美感。慢慢来,渐渐脱手。让她独立练琴,独立动脑,独立要求,独立达标。
另外两点比较重要的就是,现在需要增加视唱练耳。还有就是坚持基本功的练习了。视唱练耳已经联系了一下。有待确定。练基本功,也和好商量好了,希望先陪她两个月,养成习惯后,也要渐渐让她独立。
写这么多,搞的好象我们要走专业一样。其实不然。我只是希望童童以后能真正的懂得欣赏音乐。会欣赏音乐真的很不一样。我以前也不知道朗郎为什么那么红。通过这首肖邦的曲子,我听的有些明白了,真的好有区别。他处理的真是太好了。而我现在只能听懂这一首。那也已经很不错了。我觉的那些有10级证书,但可能连个附点二分音符都听不出,连几个声部都听不出的琴童,真的很可怜。练的那么累,却与音乐无搭。童童一定要真正的去享受音乐。这是一生的美妙。通过钢琴,她已经学到很多。就象这次比赛,她会明白些道理。道理不亲身经历,是永远进入不了自己的头脑的。你会懂道理,但你不经历,永远不会运用道理去指导自己。
亲爱的,我知道你是妈妈最可爱的女儿。你可能会累一些,但你若不喜欢,也不会一路坚持。也不会在练完作业后,还迷住钢琴弹自己喜欢的曲子。只要你还喜欢,我一定会帮你。妈妈也有很多不足,一起慢慢来。放轻松呀放轻松。以后不为比赛而费神,起码能力不强不再折腾。12月有个电视台的比赛,我们也不准备曲子,现成的拿去弹一弹,也就完事了。明年,好好学,慢慢学,一切要慢下来,一切要轻松下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