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潘多拉效应:人们对越是得不到或不让知道的东西,就越想得到和知道。
“饥饿教育”在显意识层传递给受教育者的信息不是“要你学”,而是“你还没有学的资格”。但它潜意识上却把“学习”的价值提高了,提高到一个让受教育者仰慕的位置。
2.
路径依赖:人们一旦去诶顶了一种选择,就会对这种选择产生依赖性。这种选择本身也具有发展的惯性,具有自我积累放大效应,从而不断强化这种初始选择。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保罗.戴维
在做出下一个选择时,他们就不可避免地会考虑这些前期的投入、没有价值时,对前期投入的不舍就像万能胶一样,把他们粘在原来的道路上,无法做出新的选择,而且投入越大,把他们粘得越紧。
3.
定位效应:人们在对不确定的事物进行判断和估计时,常常先入为主地设定一个初始值,并且固执于初始值很难改变。“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
4.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当人长期被一个力量压迫的时候,久而久之,会不小心地或不自觉地堆压迫他的势力进行认同。
5.
社会促进效应:别人的工作表现和动作可以转换为一种外界刺激,从而引起同样的或相似的心理反应和动作表现。
____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
“8”和“7”炼钢效应
6.
安慰剂效应: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完全没有药效的假药,可以得到和真药一样甚至更好的效果。
——亨利.比彻博士
7.
右脑幸福定律: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快乐,心智更健全,我们必须训练自己使用右脑的能力。
——澳大利亚学着阿门达.格戈
学会使用右脑可以使人分泌更多的β—内啡肽,这种神经生化物质已被证明是能够使人产生幸福感的脑内“黄金”。过度使用左脑则必然会使人处在一种非放松状态,从而使人体内产生过多的去甲肾上腺素和活性氧,这两种物质大量和长时间存在,对人是非常有害的,能引起身心疾病。然而遗憾的是,根据生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的一声有1%~3%是用右脑,97%~99%都是用左脑。美国以为叫霍华.克莱贝尔的心理学家几年前曾做过一项调查利用左脑去看待问题和思考生活,这样做的结果会使人感受轻松愉快的能力下降。不仅如此,过度使用左脑而忽视右脑,还是失眠、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主因。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平时所见的很多聪明特别是逻辑语言能力很强的人都不快乐,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8.
史华磁论断:所有“不幸事件”,都只有在我们认为它不幸的情况下,才会真正成为不幸事件。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史华磁
父亲做买卖非常不错,由于儿子读过大学的一些“社会经验”得出的所谓“经济萧条“的论断,使父亲觉得这买卖并不好做,结果,原本一项很好的生意,渐渐衰退,而父亲还认为是儿子的“明断”。、
9.
多米诺效应:一个动作可以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牵一发而动全身。
10.
睡眠效应:人对事物的印象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美国前总统杰弗逊曾经告诉我们一个有效而且省力的“冷却”方法:“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10,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100.”无论是什么方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自己沸腾的情绪慢慢地冷却下来,以免做出错误的甚至令你懊悔不已的决策。
11.
费边战术:缓步前进的战术可以达到既避免失败,又打击对方的目的。
做事一点一点的来,慢慢的去实现。
12.
马太效应:富有的会更富有,没有彻底没有。
——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13.
温水煮青蛙效应:变化的环境如同逐步加热的水,如果感觉麻木,就只有被煮熟的份。
下面一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审视自己,是不是已经坠入了成长停滞的温水境地。
1,你是不是总是用一招两式,就可以轻易地把手头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2,你是不是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总是用过去学到的技能和经验就能很容易地处理现在的工作?3,你算不上很久没有启动过任何新技能、新思想的学习?
如果三个问题的答案全部是肯定的,那么你的状态就危险了。
14.
卡瑞尔公式:了解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然后接受这个情况,想办法改善这个情况。
为了不断地感到幸福,那就需要想:“事情原本可能更糟”,要是火柴烧着了你衣袋,你应该庆幸,烧着的不是火药库。
15.
棋盘效应:不要忽略一丝一毫的力量累加,因为它是积累成最后结果的必要因素。
16. PMA黄金定律:(Positive Mental
Attitude)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的差别在于,前者有积极的心态。
——拿破仑.希尔
17.
艾森豪威尔法则:要是第一,一开始就直接钻向问题的可信,抓住事情的轻重缓急,优先解决最关键紧急的问题。
——美国前任总统艾森豪威尔
A=必须做的事;B=应该做的事;C=量力而为的事情;D=可以委托别人去做的事情;E=应该删除的工作;
18.
鳄鱼法则:我们不一定知道正确的道路是什么,但却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
——麦肯锡资深咨询顾问奥母威尔.格林绍
19.
斯诺克理论:自己进不了球时,应该尽量不让对方进球,但不要把自己也困住。
20.
驼峰效应:只有爬上滑雪坡的顶端,才有可能往下滑行。
21.
莱丝托夫效应:最为特殊的事物,容易使人印象深刻并容易记忆。 ——前苏联心理学家冯.莱丝托夫
22.
罗森塔尔效应:信任和赞美对别人的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
上联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是: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23.
反馈效应: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可以促进学习者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 没有比漠视更能扼杀人们积极性的了。
24.
权威效应:当人把信息来源确定在高权威性、高可靠性的位置上时,这种认定就会转变为对信息内容的相信。
25.
3对1效应:三个人对一个人的时候,那个人往往会因寡不敌众而改变自己的主张。
对方如果是一个人,可以找两个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去诱使对方同意。
26.
标签效应: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自己就会做出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一致。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汉恩博士
27.
心理饱和现象:任何人接受某种刺激,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即使是愉快的刺激,也是如此。
28.
门槛效应:在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先提出较小的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佛雷泽
29.
南风效应:柔和的南风能够比凛冽的北风更能打动人。
30.
近因效应:最后接收的信息对人们形成印象,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31.
自己人效应:在焦急的信息接收过程中,感到对方在许多方面与自己有相似或相同之处,并在心理上将其定位为自己同一类型的人,就会产生亲近感。
——社会心理学家克劳尔和伯尔尼
32.
阿伦森效应: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正面反应显得不断增加的人,而最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正面反应显得不断减少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阿伦森
33.
体貌效应:因人的身材和相貌而产生偏见的认识。
漂亮的人为什么吃得开?
34.
韦伯定律: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 一个老板要外出度假,小猫爬到房顶不愿意下来。
35.
250定律:你只要赶走一个顾客,就等于赶走了潜在的250个顾客。
——美国著名推销员乔.吉拉德
36.
投机行为的关键是判断有无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如果再也找不到愿意出高价的人把东西从你这买走,那你就是最大的笨蛋.
--------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
37.
我们不能百分百的避免过失,屈辱和失落,我们所能做的,是避免它们破坏和改变我们的人性,避免心理疾病的出现.
38.
恐惧,焦虑,抑郁,嫉妒,敌意,冲动等负性情绪,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
39.
把反复探索而无法解决的问题搁置一段时间,由于某种机遇,往往一下子变找到解决办法.
----心理学家西尔维拉
40.
酝酿效应:当我们对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在收集了充分的资料并且经过深入的探索仍难以找到答案时,应把该问题的思考从心中抛开,转而想别的事情,或去散步,读书等,等待有价值的想法自然酝酿成熟并产生出来.
41.
人一旦发现自己的弱点,必然会产生一种弥补的机能与心理,反而成为个人发挥潜能,超越他人的一股力量.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
42.
从开始时就下决心要解决一切问题,这种观念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经济学家 埃里奥特.杰奎斯
43.
一般人在面临获得时总上尽可能回避风险,而在面临损失时又喜欢冒险一下.
-------美国经济学家卡尼
44.
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那么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美国工程师爱德华.墨菲
45.
明清初学者朱柏庐说:”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46.
IBM为一次演讲准备两辆车,两个麦克风甚至两位演讲者,都是为了防止墨菲效应的影响。它告诉我们,避免发生以外的最好办法就是采用安全系数,预料那些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在制定计划时附带考虑缓冲时间,并为此制定应急措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