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台湾了
(2009-09-28 16:46:34)
标签:
杂谈 |
昨天,终于回到久违了的台湾,飞机缓缓下降抵达高雄机场的那一霎那,我没有欣喜的感动,只觉得疲累得想立刻回家上床睡觉!
过去的二十多天里,我大概坐了不下10趟飞机,光是上海一地,就进出了3次,其间北至沈阳,西至西安,南至桂林,东至舟山群岛,还到中间的武汉待了一天,而且这些城市都是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下午讲课,接着搭晚班飞机到下一个城市……。所以出差时,我连电脑都没有带在身旁,因为连开机的时间都付之阙如!
呵呵,所以大家可以想见我现在坐在台湾家里的电脑前的“颓废”模样!不过刚才吃中饭时,我妈妈还说我看起来精神和气色都很好呢!(我真是老当益壮啊!)
刚才仔细的看了朋友们的评论留言,虽然精神颇累,很想睡觉去,但还是略为回应一下:
对于某些朋友的心理、情感、生活,或其他的个人问题,我得再次说明一下我无法一一回复的立场。
首先说明的是,我虽然没法一一回答,但并不表示对此漠不关心或根本不看,事实上,每一则朋友的评论留言我都仔细的阅读,细细的理解,并且安静的在内心共鸣。
其次,任何高明的心理治疗师都不可能仅仅透过文字就能理解、分析、评断个案的真实问题和需求。以往我在医院工作时,在给个案做出任何建议之前,起码都得通过至少30分钟的咨询、观察肢体行为表现、甚至心理测验之后,才能进行到心理治疗的步骤。
所以,我不仅不能、也不合适,如此不负责任的在看了一段文字描述之后,就断然给出任何建议。
其三,作为一个人,(而且是已经上了年纪的中老年妇女),我也有自身体力、精力、能力上的限制,如果每面对一个个案问题,就需要邮件往返几次,或面谈几次,那么对我来说,真的是个残酷的负荷,我因此不能、也不合适这么去做。再说,如果我“帮助”了一位朋友,就没有理由拒绝另一位朋友,因为我不能自以为是的去“筛选”问题比较严峻的个案,因为,对每一个人来说,自己的身心困扰都是头等的大事。
最后,为了能更多、更广地宣讲,或“帮助”年轻的朋友们听听过来人的生活智慧,我已经是对有关生活类型的讲座邀约,到了“来者不拒”的地步。每堂讲座,我不仅是上山下海到处跑,演讲时,也完全是掏心扒肺、苦口婆心、并且几近声嘶力竭地希望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把我想对年轻孩子说的话都好好地说完,甚至还因此养成了一个不太好的口头语:「你们了解了吗?」、「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如果、如果、如果,你们相信我不是在这里给我的新书做广告,我的《女人30+》也真的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才书写完成的。当我在写这本书时,我真的想像着有一个经历生活困扰的女子坐在我面前,我则是身体前倾、面带微笑、语气温柔、拉着她的手,对她慢慢地讲述生活,告诉她遇到困顿时可以这么想、可以那么做。
所以,我现在是不是可以认为已经得到了你们的理解,可以闲散而快乐的在奥热的南台湾,与我的家人一起享受我的十一假期了?
昨天是从上海直接回台湾的,想像此刻的北京一定已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了,祝福大家都有个快乐而舒心的十一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