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美丽笔记 |
今晚参加了一个颇为“另类”的Party。
说它另类的原因是,它是个专门给单身人士开的party,对于我这个已经有25年婚龄以上的“过熟”女子来说,原本该是完全挨不上边的。可是,因为我曾经在《美丽笔记》里提过一个目前在欧美非常流行的小小戒指 – 「单身戒指」,所以这个瑞典设计师就特别邀请我出席今天晚上这个青春洋溢的上市Party。另外,李静和《美丽俏佳人》的剧组也都原班人马到齐酒会,一来,拍摄现场,作为时尚活动报导;二来,也给担任今晚主持人的艾玛加油打气。
在这里贴上我的文章- 「单身戒指」和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这年头,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堂皇的说法。刨去那些林林总总、向来受人尊敬的律师、医师、会计师、建筑师、金融分析师等等专业证照不说,专管人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厨师、营养师、造型师、美容师等等也都需要考个严肃的执照,为人民服务。
可除了这些需要专业技能来认证身份的执照之外,近日,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单身圈子里也开始流行了一个证明人身份的另类执照 — 单身戒指。意思就是说,当你戴上这个小小圆圆的戒指,就等于向别人骄傲的宣告(没错,骄傲的,不是哀怨的):「我目前单身!」。
在许多电影场景中,常见到两个素昧平生的男女在昏暗的酒吧台前相遇,当电光石火般的激情开始在两人身体里流窜时,那个比较冷静的一方可能会缓缓地举起左手,无奈地出示自己的法律身份 —「遗憾呐!我正戴着结婚戒指呢!」。
可如果万一电光石火是发生在两个都没戴戒指的人身上,那该怎么办?还能不能继续暧昧下去?在现今这个许多事都不太靠谱的年头里,要能分辨谁是否单身,老实说,还真有点困难。直接问吧,很尴尬;不直接问吧,又怕误触雷区。相对于那些已婚的人可以大方地戴着戒指宣告自己的身份,为什么单身的人不能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戒指来表示自己的身份状态,并且大大方方地接受别人的殷勤?这正是单身戒指出现的原创精神。
走笔至此,相信许多读者已心生疑惑,不解已经有这么多年婚龄的我干嘛对单身戒指,这种应该是小年轻关注的时髦话题这么有兴趣?其实不然,我之所以对它充满高度的兴趣,原因是它虽然噱头十足,看起来和其他只会流行一时的时髦商品属性类似,但其实背后却有着和女性主义息息相关的意涵和生命力。
就像我曾经在《美丽笔记》里写过的右手戒指所倡导的主张一样,单身戒指的红火,其实是碰上了全球女性对婚姻自有主张的思潮。根据设计这款戒指的瑞典籍原创人約翰 (Johan)说,目前全球单身戒指男女销售的比例相近,而其中最让人讶异的是,在向来对婚姻观念陈旧保守的日本,过去适龄而未婚的女性往往被视为生活的失败者,现在却反倒是购买单身戒子最大的市场主力,女性购买者的比例占了 45%(台湾和香港亦同 ) ,而且还有逐渐上升的势头。因此,可以想见未婚曾经在亚洲女性身上所加诸的压力已不如过去那般强烈。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我还颇喜欢单身戒指(Singelringen瑞典文)的主张:它是给「自信的單身族,proud singles」所戴的戒指。当你戴上这枚戒指之后,你除了可以在飞机上、在咖啡馆、在火车上、甚至在大街上碰见戴着相同戒指的单身族,增加认识新朋友的机会之外,还能藉着这个具有心理意义图腾的帮助,开心健康地接纳和承认自己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正是单身族最难调节和平衡的。
是的,常常,我们会听见那些年过婚嫁的女孩,每到年底就焦急地宣誓:「今年我无论如何得想办法把自己嫁出去!」。这个急切,除了有来自父母长辈的压力,其实最多的,还是来源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慌和孤寂。恐慌的是,流年似水、自己的青春转眼不再;孤寂的是,悠悠弱水、需要坚实的舵手和可供憩息的港湾。因此,越是期待就越患得患失,越患得患失也就越容易失去。
如果,你戴上了单身戒指,你当然还是得继续想办法把自己给嫁出去,只是,当你愿意并乐于面对自己时,有一件事会悄然发生,那就是当你不再那么介意了,事情也就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福分了!
特别说明:
1.我的伊春日记还有一篇待续。
2.我在哈尔滨时确实住在万达假日酒店,但从伊春回来后的那天早上,却是在
3.石林公园和溪水公园的门票贵不贵?不知道耶!因为我们委请伊春的七彩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