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清地量收星的两大作用

(2012-03-26 15:03:23)
标签:

图锐

牛皮市

背离

准备令

双刃剑

财经

分类: 就市论市

    看似神奇实则做作的上证指数半年线支撑在上周终于跌破之后,市场也面临着震荡区间的重新考量,以及新一轮多空观点的论述,这是午评时已经说过的内容。关键在于,这种多空新形势的体现(连跌是造成“续跌”还是“超跌”随后反弹?)会否会在目前体现出来?从早盘走势来看恐怕是较难的,说市场弱,资源银行等个股又有所逞强,红盘至少是大于绿盘的,但说市场强?以热点的强势程度以及量能来看,多头也没法占到多少便宜。于是就是在这样一种无奈到纠结的情形中,指数展开了“牛皮市”的盘整,按照博文的说法就是“爆发前的蛰伏期”,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爆发和上周所说“资金主战场”一样,可以是多头也可以是空头为主角的,所以千万别说笔者死多或者死空喔!

    之所以内部走势形成纠结之势,笔者概括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市场目前的背离并没有得到资金更多的认同”,为什么今天银行股在AH溢价指数屡创新高的情况下依然跌不下去?基本面业绩继续让空头闭嘴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超卖”情形的重要支撑了。我只讲一个道理:目前银行股的市盈率只有8倍左右,而且每年分红都远超三年期存款利率。按理说如果存款户都知道这一点的话,他们绝对会将存款搬入股市换成银行股。就算货币政策不放松,那么至少可以维持这个盈利水平吧。从技术指标角度看,拿浦发银行举例,该股技术指标昨天已经形成明显的超卖,股价马上触及半年线,市盈率才6倍,形态上是大头肩底的形态,马上要开始的形成右肩。外资为什么要在19号抛售呢?头部为什么不抛售?是因为跌不下来,19号出利空后,又下了几个点,才能顺利在洗筹。再看中国银行,RSI指标为历史最低值14。建设银行股价破半年线,但指标形成超卖。工商银行也于昨天出现银行股中最明显的指标底背离走势。其他银行股都是或出现底背离,或出现超卖的情况。因此不管接下来银行股会不会对隐性的资本充足率或者地方债担忧做出负面反应,会不会为港股的弱势以及外资的“了结利润”所拖累我们先不管,至少这个位置,它暂时已经没有了快速下跌的风险,今天也正是在它的护航下指数才能维持早盘的震荡。但问题就在于,这种背离引领的反弹如果只体现在银行股身上,那还是远远不够的,金融股本来就是“吸金大户”,早盘交投又不高,除掉耗费在二线蓝筹身上的精力,还能剩下多少?观察深成指,60分钟的背离之前就已经做的像模像样了,但技术面的吸引力和基本面的困扰“拒绝力”一中和,剩下也就不足以再支持多头实力继续增长,此时要么等待其他周期背离共振的出现,要么进行下一次60分钟线的“新背离”,否则多头将很难组织太强的反击

    基本面的困扰将资金“带离股市”,宁愿放在风险更小的地方,这个困扰体现在哪里?还是之前所说的经济动力“三驾马车”,流动性困局以及物价难题等诸多方面。譬如油价,美元上来了,但油价并没有下去,反而继续维持高位。未来石油、乃至所有国际大宗商品的走势都将变得极其诡异,而失去了原有的参照物――美元指数。这并不奇怪,我们曾经已经多次讲过:之所以商品价格、尤其是贵金属价格会摆脱美元指数,那是因为,全世界主要货币国家都在发行货币,使得各国货币比价失真,当然也使得美元指数失真。就是说,用它国货币表达本币价值的做法,已经不能真实反映本币价值,而这个价值将以商品或实物方式表达恐怕更为准确。未来是不是会保持这样的趋势?很难说。但改变不了的是:国际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和结算。这是美国的最核心的利益,是美国不惜打仗也要捍卫的核心利益。这也是中国外汇储备国家购买力降低的关键所在。有人认为,人民币加速升值就可以平抑,这真是痴人说梦,是书呆子的幻想。因为,石油等大宗商品一年可以上涨20%,但人民币可以同步升值吗?其实,人民币不断地升值,已经使企业用同样数量的人民币所能换回的美元数量越来越少,这意味着中国企业换汇成本不断提高。

    应当说,这样的态势可以刺激进口,但绝非有利于进口。可以肯定地说,由于商品价格走势与过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使得人民币越升值,中国企业换汇成本越高,进口商品越贵。情况还在不断地恶化,美国又出狠招了。今天《第一财经日报》称:3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一项名为“国防资源动员准备令”的总统令。其核心要义是加强总统和联邦政府在战时与平时组织资源、进行战争动员的权力,涉及人、财、物等各方面,亮点则在能源领域——美国总统将有权采取措施,在必要时管制美国国内能源供应。表面上看,这项命令仅与战争相关,但其背后到底预示着什么?我们的决策者恐怕还没有搞懂。我认为,这是借所谓的“战争准备”公开对美国国内石油消费进行补贴。这对美国十分有利。第一,大选之前平抑民怨;第二,确保美国本土经济成本,维护复苏格局;第三,低价石油相对压低美国制造业成本,使美国本土实业投资更具吸引力;第四,使更多的石油流向美国,从而拉高国际油价,抑制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活力,加速这些国家的资本流出,并流向美国。这是十分凶狠的一招儿。因为,中国正在越来越少地减少油价补贴,成本都转嫁给了全社会。尽管政府说要补贴穷人,但这样的补贴毫无效率。补贴给企业,企业可以养更多的工人;但补贴给个人,那需要补贴的人会越来越多,因为企业死掉了。由此带来的结果,只能是中国的各方面成本都在持续不可逆转的增加,成品油价也只能被动的波段走高,外媒看似对中国频率较快的抬高油价感到非常讶异,但发达国家难道不是就希望看到新兴市场的“威胁”越来越小么?他们心里其实已经心知肚明这样的资本转移,是会造成对其有利的结果的。

    油价与美元持续背离带来的是两边一齐涨,由此产生什么结果?最简单的一条就是企业成本上升,业绩下滑,而反映在微观层面上就是小盘股的持续萎靡。今天被打到跌停价的光韵达,双星新材皆是如此缘由,甚至由于这样的局面未看到有改善的契机,不少一季度预增的公司也被反向大幅做空了起来——一则是算利好出尽,弱势中是利空;二则在于资金不相信这样的一季度表现能够“环比”延续到二季度,通光线缆和豫金刚石就带有这种性质。那么八股续弱,带来的结果就是小板指数今天难以承担起“止跌”的重任,与一二线蓝筹股的“挽救趋势恶化”恰好抵消,午后13:58左右,在小指数的带领下,期现货同时跳水,凸显出纠结蛰伏期过后“短线爆发”的必要性(向下爆发也是爆发哦),但这样的爆发又带来了“新背离”,所以尾盘又有明显的反抽出现,这叫做小周期爆发必须服从大周期震荡(恰好构造背离),从日线角度看,K线的牛皮窄幅震荡依然没有改变。或许中国平安的连续第九根阴线(连续第八根小阴)就是描绘目前无奈又想坚持心态的最好写照吧

    虽然确实是午后出现了跳水,红周一的局面只能“微微体现在主板指数上”,显得十分的勉强,但今天的小弱势有两个安全线没有被打破,一个是前述的权重股仍有主动护盘迹象,二是沪深大指数均维持在60日线和半年线之上做着缩量的震荡,筹码没有迅速松动。所以我们说持续的缩量收星(今天甚至两市成交金额已经来到了5字头,绝对是突破60日均线以来的新地量了)至少起到了两大作用:第一是在这个位置尽可能的将做空筹码逼向衰竭,当换手率已经迭创新低,该跑的都跑掉了,剩下的资金在注定的偏暖氛围里还能有多大风浪?第二是继续构造超卖背离形态(前面也说过背离程度不加深,多头难有强攻势),这个位置哪怕继续“向下爆发”,日线J值也已经到了非扭转不可的底部,呈现的背离越重,越复杂,程度越深,那后面的反弹也就越有看头(反正我们策略早已谨慎了,再跌也不会扩大短线亏损),这点我们在2132点时也是见识过的。所以这也是午评时笔者为什么说“尽管在此处看多看空都合理,但笔者还是在本周偏向乐观派,认为沪指能够在60日线取得支撑并且构造像样反弹”的原因,仔细想想,PMI的确是把双刃剑——一是显示经济放缓,二是挤压管理层出政策,两种理解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但大家看看历史就会发现,48这个值基本上是历史上的低位,说明什么?说明到了这个位置,管理层就会出台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目前物价指数还是可以允许政策出一些政策的。一出政策反而刺激股市上涨,是利好。是否证明此处双刃剑显示利好的可能性比利空大?那这正是我们“偏向乐观”的核心驱动力。当然,偏向也好预期也罢,都是虚无缥缈的未来,当前市场既然呈现极度的不确定状态,那任何的猜测都不是“决定性”的,我们还是应该脚踏实地的依托“全息三要素”,把握好目前为数不多的个股机会,如果觉得看不准那么最好的主意依然是休息等待下一仗。

老财经博客一分为二改版啦!更细致的分类,更贴心的资讯服务!

新股票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m/stock/

新财经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m/finance/


新浪微博,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点这里注册成为我的围脖伙伴,加入微博一族分享更多精彩!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turuiwang

盘股开天小栏
请点此进入专栏

 (仅为切题,兼则交流,姑妄听之,切莫盲从)

实盘热点(请点击查看):创业板第一牛股的深刻启示(0327),什么品种能扛起反攻大梁?(0326),独立行情动力在这中间涌动(0323),养老金入市必选四大目标(0322),即使调整延续它们也会向前冲(0321),多头主力依然在此领域拼杀(0320),掘金这类板块补涨将相当受益(0319),暴跌反而送出三类低吸机会(03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