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收盘后到周五开盘前又发生了两件大事,一则在预料之中,一则则让人有些意外,先来看预料之中的事情——欧洲中央银行在北京时间昨晚决定自2008年7月以来首次加息,加息幅度为0.25个百分点(25基点),基准利率增至1.25%。欧央行行长特里谢在昨日新闻发布会声明中表示,由于央行在经济分析中发现价格稳定性面临上行风险,所以对目前十分适度的货币政策立场做出了调整。但他称,分析显示货币扩张速度仍较温和,流动性仍充足,并可能促进对物价压力的调整。总而言之,令最近的物价上涨在中期内不会引发全线通胀压力才是至关重要的。特里谢表示,央行将继续保持欧元区通胀预期与目标紧密相符,在中期内维持通胀率在低于、但接近2%的水平。这是货币政策保障欧元区经济增长的前提。同时,利率全线仍处于低位。因此货币政策立场仍然适度,并将继续为经济活动和创造就业提供可观支持。简而言之,在扮演对抗通胀斗士,还是处理欧债危机这两者的权衡中,欧央行显然倾向于前者。
2008年7月金融危机恶化为经济危机,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停止了紧缩的脚步而转为宽松,迫不得已的再进行新一轮的“货币投放”以保证经济增长。而现在欧盟这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在经济危机问题(主要是一些小国仍在奋力对抗债台高筑,如葡萄牙昨日就继希腊和爱尔兰之后,成为第三个申请欧盟资金援助的国家)还没解决的情况下就提高利率,是否会震动全球市场?笔者认为完全没有这个可能。首先,虽然加息本身是件结结实实的大事,但正如同清明节中国加息“之前有预期,有征兆”一样,无论是欧盟成员国的分析报告,还是欧央行本身的“通气”都告诉我们,四月初就是欧洲加息的时间窗口,并且几乎可以确定是“势在必行”。欧盟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3月份欧元区按年率计算的通胀率比上月增加0.2个百分点,达到2.6%,是2008年10月以来的最高值,大大超出欧洲央行为维持物价稳定所设定的2%的警戒线。今年1月份和2月份欧元区通胀率分别为2.3%和2.4%,通胀率呈逐月递增趋势。法国兴业银行此前在报告中就透露,由于3月欧元区通胀意外上升,欧洲央行几乎肯定会升息25个基点,而升息举措似乎是为了让利率从超低水准稳步上升而走出的第一步。野村证券分析师更是预计,下次升息将在7月,而指标利率将在2012年底达到2.75%,从历史角度来看仍属低位。因此本次加息完全在“预料之中”,甚至接下来该怎么走都被“预计好”了。成熟市场并不怕预料之中的大事,只怕突然袭击,从这个角度看,加息的影响不会很大。
其次,加息本身是好是坏?前面已经说过,加息必然是为了抗通胀,但这也使得陷入危机的小国们很难以合理利率进行贷款,升息在大幅增加它们债务成本的情况下可能引发恶性循环;同时反对派们还认为:工厂并未利用全部产能,等到“供求合理甚至供过于求”时,通胀就会降下来,所以通胀目前还不是问题。而在全球油价大涨的背景下,升息极有可能严重影响消费,这是否会令经济重陷衰退并引发欧洲银行业危机,仍有待观察。但听了小国的“哀求”之后,也要听听经济增长大国的“意见”(这个小和大不是指地理规模,纯粹指经济规模),欧元区贡献经济增长最多的大佬之一德国就饱受通胀的威胁,它们并不希望物价过快的上升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同时德国也是承担救助前述债务危机小国们的重要援手之一,援手都不干了,小国们还能走出泥潭么?尽管同日英国央行继美联储之后依旧维持利率不变,但英美一体化的走向也是众人皆知,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美联储不放弃量化宽松,全球都将被迫接受输入性通胀,进而逼迫全球进入加息周期。但以目前来看,欧盟所作出的第一步行为至少是符合核心繁荣区的经济利益的(大佬得罪不得),也只有它们真的好了,欧盟才能有更多精力援助危机中的其他国家,因此万般权衡下选择的这一步,并没有什么倾向性的好和坏,仍然是中性。
如果您以为欧洲这个重大经济体升息能够遏制住继续攀升的商品价格,那就大错特错了,黄金价格在中国这个第二消费国加息后都毫不畏惧甚至反常走高,您就知道在全球经济复杂局面下人们追求“确定保值”的趋势和意愿有多强。昨夜,纽约黄金期货价格连续第二个交易日上涨至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期银价格也再度上涨至3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伦敦金属交易所的交易中,立即交割的黄金价格上涨至每盎司1462.30美元,同样创下历史新高。黄金尚且如此,石油作为和经济复苏息息相关的“工业血液”,恐怕就更刹不住车。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周三上涨至30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原因是投资者仍对原油供应前景感到担心。当日,纽约商业交易所5月份交割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49美分,报收于每桶108.83美元,涨幅为0.5%,创下自2008年9月22日以来的最高收盘价格;盘中曾触及每桶109.15美元的高点。与去年同期相比,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上涨了25%。布伦特原油方面今天5月期货也顺利突破123美元,同样是历史新高。不过欧美市场对这种行为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了,昨天欧股大部分时间内(包括宣布加息后)走势正常,甚至还在欧央行宣布决策后出现了向上跳涨的局面,美股也在开盘后选择走高(原因是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降至38.2万,创2008年7月以来新低),已经充分的说明投资者已经充分认同了目前这样一个大宗商品飙升引领加息周期的局面。
但在北京时间22:32左右,欧美股指却一改之前悠然自得的平盘(或者略有上涨)走势,出现了突然的跳水,原因是开头所说的“有些意外的大事”发生了。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当地时间昨天晚上11点32分(即北京时间22:32),日本宫城县近海发生里氏7.4级地震,震源深度约为40公里,日本气象厅于2分钟后向宫城县沿岸发出了海啸警报。地震发生之后,道指一度下跌近100点。但在日本官方解除海啸警报之后,美股跌幅收窄。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全院表示,包括先前地震中受影响的核电站在内,这次地震没有给发电站带来麻烦。道理自然也不需要我多说了:对于日本这样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度来说,如果只有地震(不超过8级)恐怕不算什么“大灾难”,真正恐怖的是地震之后的海啸以及是否会造成目前焦头烂额的核泄漏事件扩大,如果这两者都没有的话,那么宫城县“可能发生余震”同样也是日本方面积极警惕和提防的,仍然不算彻底的“消息突袭”,对证券市场影响不会很大。投资机构Columbia
Management常务理事Tom
Galvin的话就很好的概括了这一切:“人们仍然担心大自然与国际地缘政治局势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但实际上,日本地震发生之后,美股股市仍然表现出很高的韧性。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市场已经习惯了迎接一些突发事件”。
话已至此,不用多猜也就知道,虽然欧股在北京时间23:30就收盘了,还处于对日本地震后续事件的“恐慌”之中因此略有跌幅(但主要股指均未超过1%,比利时和瑞士股指仍然上涨),但美股并没有因为大事影响而出现大跌,毕竟美国方面自己是有申请救济人数创两年半来新低这样的利好的,同时零售商销售数据表明,尽管遇到了复活节日期较晚、气候条件恶劣以及汽油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但今年3月份美国美国消费者开支状况依旧强劲。受这些因素的推动,美三大股指跌幅迅速收窄,最终仅仅以小跌收盘。而今天开盘的亚太股指受到日本“没事”的影响(日经股指上涨0.92%)也纷纷出现红盘,在这种情况下,沪深股指还要重蹈昨天所说的十字星见顶覆辙,显然是说不过去了。
说了这么多主要还是想告诉大家,看起来又是一东(日本余震)一西(欧洲加息)两件大事,但整体看它们本身的市场都有足够的“心脏”去接纳这些内容,更不用说传递到A股这里来两件大事会“衰减”成什么样了。目前A股要关注的,仍然应该是自己的事情——季报目前看上去预喜公告很靓丽,能不能在年报之后继续交出优秀答卷,通胀方面到底还会有什么影响,目前是天使面还是魔鬼面“露出”的较多。不过总体看来,市场对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追捧大于对大宗商品继续走牛的恐慌,昨天也说过,目前既无等待“靴子落地”的尴尬,空方也找不到太好的突破口,十字星后出现大跌的概率实在是不大。而早盘我们也看到了两市的“慢牛”行踪依然十分出色,不仅空方没有能够在八股身上继续“狂轰滥炸”得手,超跌的002和300板块反而让多方寻觅到了低吸的好机会。早盘中小板综指上涨0.77%,创业板指更是探底回升涨1.21%,深成指得益于此再次在盘中“戳破”万三点整数关口,八股的转身也顺利的让沪指再创波段新高。这些信号都告诉我们,目前多方营造的“温和升势”是符合目前基本面和资金面的,尽管二股今天持续休整走向后台,但这只不过是给八股让位提供更好的表现机会而已,只有这种良性互动局面出现了,市场的强势才有望继续。同时也告诉我们,如果看到什么火热就去追什么,最后往往只能“滞后于”市场的节奏,往往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昨天笔者午评最后已经强调过,此时不宜进行追高操作(已经飙涨的蓝筹股),不若去关注一些已经跌到位甚至出现背离现象的中小板低估值品种。现在可以说是“恰好应验”。那么依葫芦画瓢,现在的八股反弹,二股退居二线是否也意味着今后又变成“八二行情”了?也不是,两者和谐互动才是最有可能的,毕竟八股的反弹浪要继续,二股的洼地补涨浪也没走完,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单日的“热点”具有倾向性而冲昏了头脑,公司未来的发展能力和相对估值才是我们定手中票去留的准绳。
友情链接:北京第一家私立儿童美术馆《彩翼儿童美术馆》
新浪微博火热召集伙伴中,点击这里注册成为我的“围脖伙伴”,加入围脖一族!
我的新浪围脖:http://t.sina.com.cn/turuiwang
盘股开天小栏
请点此进入专栏
(仅为切题,兼则交流,姑妄听之,切莫盲从)
实盘热点(请点击查看):业绩浪锁定两大高景气行业(0408),高度关注指数繁荣下的确定机会(0407),节后重大热点已经产生(0406),发掘能再度走强的源动力(040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