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上周末央行刚刚采取措施,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抗通胀就可以“一劳永逸”了,毕竟前几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间隔都不长,而通胀风险显然不可能就此解除。在发达国家依然采取货币超发,向全球市场输入“通胀动力”的时候,发展中国家如何面对控制泡沫和稳定增长的抉择是相当使人挠头的。周行长也提到了加息是个两难的问题,既然加息不可能轻易使用,政策面还能给予什么措施呢?一方面是用数量工具代替利率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先把“动钱”(笔者暂时不使用热钱一词)锁起来,免得再生直接,二方面是从源头把关,严控信贷,银监会16日回应部分媒体报道称其要求各商业银行控制12月新增信贷规模时表示,银监会已于日前要求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进行更为审慎、更为严格的管理,同时确保个人和企业的正常贷款需求得到满足,特别是确保在建、续建项目和企业正常流动资金、个人贷款需求及其他日常金融服务不受影响。这条政策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从经济实际走向来说,如果央行采取的是灵活+稳健的策略,即既保证政策的连贯性和有效性,又尽可能的不对虚拟市场造成太多的负面影响,那么目前的调控不会干扰到复苏大局,不会干扰到经济调结构的大局,更不会对市场信心造成太多冲击。但笔者之前说过,A股是个博弈色彩相当浓厚的地带,面对调控的不确定性,多头宁可不贸然出击也不迎头遇到风险,而空方由于昨天说过的四个“诱因”已经解除,除了纯粹的不确定性之外难有其他风险,也找不到突破口。因此市场本身也就陷入了难有大阳大阴式K线的“僵局”。
今天的市场就呈现出这样的局面,细化角度看看量能和活跃度,周五走势和前三天几乎没什么区别,还是围绕收盘线做震荡的小阴线,只不过这样的小阴线连续出现四天,呈现“小碎步”重心下移的局面让人感到颇有些诡异。这也是目前市场做多动力呈现极度周期性的最直接表现(笔者在收评中还会继续解释)。由于量能和个股的活跃度跟不上,目前看来股指在盘中难有太出色的表现,但我们也要看到,年线在突破后已经处于下行状态,下方的支撑仍不能说被击破,市场还处于一个动态区间的震荡期。只不过周末恐惧症的爆发让市场接连下行罢了,面对这样一个市场,笔者认为这种怪异的“牛皮下跌”僵局还会继续,在交割日,加息窗口和周末等众多敏感时间点交汇的时候,股指只能采取这种小心翼翼的走势。而后续我们如果看不到市场的美中不足(量能,活跃度)得到弥补的话,在操作策略上可以乐观逢低介入,但总体上若幅度变化不大还是建议以等待,持股的方针为主。
友情链接:北京第一家私立儿童美术馆《彩翼儿童美术馆》
新浪微博火热召集伙伴中,点击这里注册成为我的“围脖伙伴”,加入围脖一族!
我的新浪围脖:http://t.sina.com.cn/turuiwang
盘股开天小栏
请点此进入专栏
(仅为切题,兼则交流,姑妄听之,切莫盲从)
实盘热点(请点击查看):留意两类股的绝佳机会(1208),谁先发力谁就握有主动权(1207),震荡中只有它们才能持续突围(1203),现在就该布局跨年行情(1202),它们的一举一动直联大盘(120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