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图锐
图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7,876
  • 关注人气:14,9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阳后调整确认是下一步骤

(2010-11-25 15:01:27)
标签:

图锐

半普涨

钓鱼线

货币政策

夯实

财经

分类: 就市论市

    没有太多疑问,在技术面和信息面的双重支持下,股指顺利走出了两连阳行情,但中午时已经提到了,行情颇有诡异之处:以10:49为分界线,之前是八股领先,之后则是二股领先。能够接力上涨自然是好事,但笔者一直担心的就是八股在这种情况下出现获利盘的大幅涌出进而出现跳水,最后形成对指数的拖累,遥想11月11日尾盘的“钓鱼线”不正是如此么?不过目前的情况和11月11日也有些不同之处,那就是中小板的涨幅不如上次累积的那么多,而蓝筹股在异常发威却“弄巧成拙”后相信也会吸取教训,再加上目前的经济大形势已经不是通胀一边倒的局面,因此午后的走势总体还算正常:蓝筹股并没有头脑发热的猛冲,而是黄线适度跟上,再度演绎了较为不错的“半普涨行情”。

    之所以说是半普涨行情,因为中小板在二股放量上冲的情况下还是显得相对弱了,下跌3%以上的个股在笔者截稿时达到80只以上,这比起昨天要高了很多。但除去002,300打头的个股,不少其他八向性个股走势还是比较强的,如此一来引发的一个问题就是:蓝筹股在今天分界线时强行占据市场主动到底是何意?笔者认为此时的上涨跟之前国庆节前后的上涨还是颇为不同的,一来目前蓝筹股所处的位置不同,那时候只是呈现一个底的“探底反弹”,这次却是被动的来到前低点的支撑,即使是迫不得已也要进行抬高,至少是有一条明显的准绳可以作为参考;二来蓝筹股已经失去了之前的补涨动力,因为全球股指再度陷入震荡之中,二股要做的最多只是跟上八股的步伐,维持估值的平衡,解除短期内超卖现象而已。

    而消息面上其实也可以证明这一点,笔者一直强调要关注货币政策的后续走向,在今晨的新闻中就有政策声音指出: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继续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采取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以及宏观审慎管理的方式,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胡晓炼指出,当前加强流动性管理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也是货币条件回归常态的主要表现。何谓回归常态?即不偏(过度宽松)也不倚(过度紧缩),也不做“说一套干一套”的把戏,而是老老实实的承认现实:流动性确实有些“过热”,物价也确实有些“过快上涨”,那么抑制它们(譬如权威人士表示,有关方面对合理规模存在分歧。预计2011年新增信贷规模6.5万亿元左右,货币供应量M2全年增速控制在15%左右。可通过股市融资、公司债、企业债等手段弥补间接融资规模的不足。这增长幅度显然比今年相比去年的增长幅度要小的多)也就肯定会抑制一二线蓝筹股的表现。

    说了这么多也只是想说明,不要看到蓝筹股的“发威”就过度兴奋,既然蓝筹股是叩关的“钥匙”,那么它们就完全可以“只进入该进入的阶段”(即锁眼,也就是说只在该表现时表现)而不是乱插一气,完全可以利用目前的轮动格局既摆脱弱势,又给其他二线蓝筹(这类股更活跃,不似大象股那样代表完全核心的估值)或者八向性股表现的舞台。笔者认为这样的局面恐怕才是最合理的。而以目前市场所处的状态来看,蓝筹股的持续脉冲性上涨难以实现(理由上面已经说过),而中小盘股的调整还未结束,这是指数难以大跨步向前的重要原因;

    在空间和时间上看,沪指刚刚探头半年线,就将遇到10日均线的强势阻碍,深成指可能也会有回抽10日线的要求,而短期内连涨两天也会再次遇到“三连阳魔咒”和周末谨慎的影响。最后,量能方面并没有大幅放大,资金总是用“先挖坑再起跑”的方式进行上攻也间接的说明多方还是没有太多硬碰硬的实力。因此跌势已尽的确是已经证明了,但在连续上涨演化成反攻的阶段,我们还是寄希望股指接下来能够出现调整确认的走势,如此一来才能更加夯实这个看起来有些“惊险”但的确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短线底部。

友情链接:北京第一家私立儿童美术馆《彩翼儿童美术馆

新浪微博火热召集伙伴中,点击这里注册成为我的“围脖伙伴”,加入围脖一族!

我的新浪围脖http://t.sina.com.cn/turuiwang

盘股开天小栏
请点此进入专栏

 (仅为切题,兼则交流,姑妄听之,切莫盲从)

实盘热点(请点击查看):涨后如何谨慎布局?(1126),它们扛起最后领涨大旗(1125),爆发超强能量的简单条件(1124),大科技板块后靠它们接班(1123),值得跟踪的下周龙头(1122),谁是近期见底回升的关键?(11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