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招简单应对剧烈分化行情

(2010-10-14 11:49:20)
标签:

图锐

三季报

石油进口

指数繁荣

分化

财经

分类: 策略理念

    在前面的连锁巨阳行情中,我们已经充分的认识到了趋势的力量和“多方有多么努力”,即使是在利好和利空参半的本周初,市场也照样能够从正面的角度解读消息,进而引发“自我”的上升行情。这也就映衬出之前“为下跌找消息面上的突发原因”是多么的幼稚,因为除去根本的政策导向原因之外,市场本身并不需要被任何小型因素所主导,下跌时“下跌本身”就是继续下跌的原因,如果真的碰到小型牛市,资金心态会那么容易被利空所吓倒的么?目前也是如此,既然已经明确行情处于超强势,就不要再去找鸡毛蒜皮的小负面消息了,事实是市场本身已经有了足够的消化能力,而即使出现调整也是因为内在的超买压力过重。

    等不来我们担心的“利空”,利好消息倒是频频出台,在强势市场中利好消息当然也不是决定性作用,但它却可以“火上浇油”让行情更加火爆。正如笔者之前所说,三季报成为了主导目前行情兴奋程度的“关键”。先来看美股:昨天已经预报过的摩根大通(JPM)和英特尔(INTC)公布了它们的三季度财报,两家公司盈利分别增长23%和59%,双双超出市场预期,虽然它们的股价全部以下跌报收,但却给指数带来了动力,在其他一些公司财报被正面预期解读(如CSX(CSX),包括苹果(AAPL)公司首次收于300美元之上)的情况下,道指再创反弹新高,纳指和标普涨幅更达到0.96%和0.71%。此也引发昨天出现回调的亚太主要股市再次集体上涨,对A股肯定也有刺激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一条来自中国的消息促使了美国股指乃至全球股指的大幅攀升,那就是中国9月份的石油进口总量创下了历史最高月度纪录。受此推动,美股中的工业与原材料板块领涨大盘。此消息再度表明,即使通胀担忧再萦绕不去,复苏也是铁板钉钉的事实,需求在强烈恢复之中。这也就更好的去解释资源股为何在近期逼空式的上涨。回到国内,大量的预增季报也使得做多信心继续增强,这其中包括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地产(华侨城A),大消费(一汽轿车,五粮液,老白干酒),钢铁(大冶特钢,太钢不锈)等多个主流重点板块,那么如前面所说,主流板块所引领的行情,或者说带有“指数繁荣”性质的涨升还会继续,我想这一点大家是不会心存疑问的。

    再来看早盘市场的具体表现,可以说指数繁荣的程度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由于大象股中光大银行涨停,广发证券一度涨停,昨天停牌的中国建筑大幅补涨带动中国中冶,中国化学等一度放量拉抬,使得沪指早盘最大涨幅超过了2%,突破了2900点大关,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中小盘股(不仅仅是中小板的,还包括主板的)的大幅下跌,深证成指一直弱于沪综指,收市时已经下跌0.48%,而中小板综指更是大幅下跌2.05%,可以说指数的繁荣掩盖了个股的全线调整。而观察上证指数,果然再度回到了2880点以下,显示2870-2890一带的中枢压力是极大的。

    这样的走势对看惯大幅上涨就要个股满堂红的股民来说颇有些不适应,因为个股和指数形成了极端的背离态势,但实际上,早在周一的《野马脱缰大涨后关注两类分化》中笔者就点出了目前可能形成的两类分化:沪指补涨,中小板造顶;二线蓝筹,尤其是601行列中的破发蓝筹补涨,而前期大幅上涨的资源股引领已经下跌的中小板股一起调整。所以既然已经能够确定调整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展开,在思维上就没什么可惧怕的。笔者建议用两招简单应对:第一是忽略主板指数,认清个股调整的本质,做短线者以短期均线为参考目标,该止盈/止损的就斩钉截铁,不要因为看到指数还在走强就拖沓;第二是及时的调仓换股,部分中小盘题材冷门股没有资金关照,已经连续出现背离的走势,此类股应该尽快和“涨高”的领涨板块一起舍去,而继续重点关注还在构造底部起涨点,涨幅不是很大的二线蓝筹和持续下跌但三季报有利好的优质品种。重心倾向二向性个股,那么指数的脉搏也就会尽量的和其一致,我们就不会再被背离迷惑了。

友情链接:北京第一家私立儿童美术馆《彩翼儿童美术馆

新浪微博火热召集伙伴中,点击这里注册成为我的“围脖伙伴”,加入围脖一族!

我的新浪围脖http://t.sina.com.cn/turuiwang

 

盘股开天小栏
请点此进入专栏

 (仅为切题,兼则交流,姑妄听之,切莫盲从)

实盘热点(请点击查看):双动力使这些股迎来独立曙光(1014),四连阳后仍有这些资金增值点(1013),牢牢把握热点的蔓延方向(1012),黑金之火点燃这些表现机会(10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