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立式下砸有助短底形成

(2010-04-27 11:55:53)
标签:

图锐

假日效应

独立下跌

调控

蓝筹

财经

分类: 就市论市

    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我们离“五一”假期和世博开幕也越来越近。在今年的市场出现“紧缩政策”之后,伴随着假日到来时往往有“假日效应”,即在长假来临前多空的大部队“鸣金收兵”,准备节后在战。“节前无战事”固然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可千万不要忘记了,目前的市场是空头占据短中期主动的,多方因为无法在节前看到太多挽回局面的希望,所以选择积蓄能量在节后努力,但做空的资金却不会这么想:如果说以往还只是一种“愤恨或者遗憾”式的退出,那么现在则可以主动的做空进行获利了。虽然周末已经给机构投资者发放了期指的准入证,但介入并不是一天就能够完成的事情,因此期指力量短期内还是“投机”成分居多。

    在昨天“双重利好”的衬托下,指数未能形成升势,反而在尾盘出现了跳水的迹象,尤其是以50ETF为首的ETF基金出现了大单的砸盘,这显然是一个危险信号,至少表明有大资金在此处“授意”退出,退出的目的则很可能是回避后面的“下跌”。结果周二大盘果然就以“低开低走”回馈了这个预期,指数在三连阴之后,卖力暂时没有得到削弱,反而是把前面的几根K线当成了抵抗下跌的中继力量。经此下跌,上证综指和沪深300的长期周线(60周线,120周线)均告失守,中期空头气氛继续浓厚。

    看起来A股的“独立下跌”非常不好解释,但在周末的周评中笔者已经说过,这就是“紧缩”或者说“调控”带来的恐慌预期以及做空市道“初现”所产生化学反应结合的畸形产物。市场必须要适应这个过程,也必须要接受这个过程,只有在顽强的顶过短期内的大幅波动,用实实在在的“盈利增长”来让资金的做空意愿打消,我们才能迎来真正长期的现货“稳定器”。有媒体报道,两桶油在最近一个阶段的走势“颇为怪异”,七个交易日中有五个出现了尾盘的急跌砸盘力量,这应该就是做空动力“小试牛刀”的表演,蓝筹股“四两拨千斤”的能力必然要利用一下,而大环境似乎不允许向上,怎么办?显然只有向下了。但这是否就像某些专家所说的那样,蓝筹股在目前的糟糕表现是因为基金大幅减仓,甚至“完全清仓抛掉”钢铁,煤炭等个股呢?翻开武钢股份,潞安环能等“基金清仓”个股看看便知,它们的股东还是公募基金。原因只是因为基金披露的一季报只会公布前十名重仓的个股,而恰恰是因为1-3月小盘股的表现远远好于中大盘股,所以导致在排名上把大盘股的市值“挤”到了十名以后,但这不表明基金的清仓或者是建仓就是二股“大跌”的关键!现在已经是2010年了,在统计基金行为时居然还会发生这样的错误,着实令人汗颜。

    说这些正是告诉我们,总是去考虑“机构不断减仓”导致指数连连出现阴天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反过来说,甚至正是因为基金的仓位太重(比如据说4.19前对地产股依然重仓),才导致出现了调仓换股的阵痛!由于目前的经济情况和2008年完全没有可比性,所以笔者对这种行为定义为“调仓换股”,随着指数的下跌,部分个股在连绵下挫之后已经具有了估值吸引力,如果说之前的减仓是“高抛”行为,那么现在“低吸”机会是不是就到了呢?当然这是针对于大机构而言,散户在空头市道里仍然要以谨慎为主要心态,但对未来的总体形势不应该盲目悲观。早盘在中小盘股以及中小板综指领跌的情况下,指数的下挫应该说“局部特征”明显,机构前期出现大幅减仓的金融地产股在波段下挫后已经出现了部分企稳现象,这应该说是一件好事情,符合了上面所说的“阵痛行为”。虽然不能指望指标股的上拉能够使今天指数马上就跌幅减少,但是波动指标的“二次探底”我们已经确确实实的看见。两者结合,在这里“独立式下砸”倒是真的可以促进指数短线筑底完成,2月3日的低点即使击破,也不影响这种超跌反弹的格局即将出现。
新浪微博火热召集伙伴中,点击这里注册成为我的“围脖伙伴”,加入围脖一族!

我的新浪围脖http://t.sina.com.cn/turuiwang

盘股开天小栏
请点此进入专栏

 (仅为切题,兼则交流,姑妄听之,切莫盲从)

实盘+热点(请点击查看):下跌就是它们的买跌机会(0427),此龙头蓄势后下周将有所表现(0426),最具获利效应的板块即在此(0423),纵使指数剧震它们仍将毫发无损(0422),抗跌中孕育一类确定反攻股(0421),惊鸿一跳中把握逆势走强者(0420),低调过后它们仍将迎来高昂(04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